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擅用柴胡,创制诸柴胡饮、柴胡白虎煎、柴苓饮、柴芩煎、柴陈煎等名方。凡伤寒,温病,妇儿杂病,信手拈用,灵活变化。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当慎用。热结不通者,用佐当归、黄芩,正所宜也。柴胡之性,三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泄气,断非滋补之物。  相似文献   
2.
丹参性味苦、微寒,专人心肝二经,长于活血化淤,除烦安神,且有祛淤生新之妙,故前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自芍性味苦酸而微寒,主人肝脾经,功专补血敛阴,柔肝止痛,为治诸痛之良药。两药相比较,丹参重在活血主动,动则为阳;白芍重在益阴主静,静则属阴。两药相伍,可谓阴阳相配,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的性味。方法:查阅历代医家有关人参性味的文献。结果: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性寒,以《伤寒论》中运用为主;一类性温,主要是宋元以后医家运用;一类则认为性味与炮制方法有关。结论:人参的性味主要包括性寒,性温,生用微凉,熟用甘温。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学和临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中药石膏的药性,包括微寒、寒、大寒以及微寒与大寒并举,指出当前药典、辞书、教科书等将石膏药性单列为大寒,既不符合对石膏药性认识的历史沿革,更与临床应用不尽吻合,其石膏药性应以微寒为宜。  相似文献   
5.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本草纲目》曾记载菊花作枕可明目,据说常枕菊花枕,可使人神清气爽,精神饱满. 菊花枕历史悠久 古人早就有用菊花做成枕芯的例子.初唐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曾写道:"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卧良."可见,菊花枕有着至少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元人马祖常的《菊枕》也曾写道:"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  相似文献   
6.
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二经;牡蛎味成,性微寒,归肝、肾二经。二者均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龙骨尤善镇静安神,牡蛎长于软坚散结。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以治疗多种病证。笔者多年来以龙骨、牡蛎为主药,配伍于不同的方剂中,用以治疗眩晕、心悸、带下、不寐等病,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二经;牡蛎昧成,性微寒,归肝、肾二经。二者均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龙骨尤善镇静安神,牡蛎长于软坚散结。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以治疗多种病证。笔者多年来以龙骨、牡蛎为主药,配伍于不同的方剂中,用以治疗眩晕、心悸、带下、不寐等病,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人参论选     
肺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主生气。人参气寒清肺,肺清则气旺,而五脏俱补矣。精者阴气之英华,神者阳气之精灵也。微寒清肺,肺旺则气足而神安。脾属血,人身阴气之原。味甘益脾,脾血充则阴足而精安。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精神安,魂魄自定矣。气虚则易惊,血虚则易悸。人参微寒益气,味甘益血,气血平和,惊悸自止。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多发于青年人群、以乏力消瘦及心悸多汗等高代谢证候群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疾病。现代医家多从心肝火旺、心肾阴虚等为切入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刘喜明教授中医功底深厚,临证三十余载,对内分泌系统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认识及用药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刘教授结合古籍文献记载及个人临床经验,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病除心肝肾外,亦当从脾阴虚立论。刘教授明确脾阴虚的本质为气阴两虚,从解剖、病理、临床症状、脾与四脏关联性等角度总结脾阴虚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病密切相关,提出益气健脾,养阴清热的基本治法及“甘淡合酸微寒”的基本用药法则,主张药用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等“甘淡平和以益营气”、白芍、麦冬、五味子等“甘酸微寒以滋营阴”,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20,41(4):318-319
二菊,即菊花、野菊花,二者均有疏风清热之功,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统称二菊。菊花,又名白菊花、黄菊花、滁菊花、杭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中医学认为,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平降肝阳之功,本品清芳疏泄,善祛风热之邪,对外感风热,其效甚佳,对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