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8岁,因"左侧上腭无痛性包块6年余"于2014年3月17日入院。患者自诉6年前左侧上腭出现一约蛋黄大小的包块,该包块无痛无痒,生长缓慢。左侧颊部软组织肿胀。拟诊:上颌骨左侧膨胀性病变,多考虑含牙囊肿,收住院。专科检查:面型左右不对称,自左侧口角、鼻翼至左侧颊部略肿胀,左侧鼻唇沟较浅,颌面部无麻木感,开口度、开口型及咬合关系正常。口内见自左上(23~26)颊腭侧膨  相似文献   
2.
困难气道评估方法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良好的气道管理是保证围手术期麻醉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但是在实施麻醉期间,困难气道的发生率可能达到1%~4%[1].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8岁。于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被诊断为舌癌遂行舌全切手术,2010年12月来本院修复口腔牙列缺失。检查:患者下颌颜面皮肤正中瘢痕,皮肤、肌肉运动受限;开口度2指,上下颌牙槽嵴顶3指;口裂间距离4~6 cm;左侧下颌关节开闭略偏斜,影响不大,前伸牙合0.8 mm。上下颌牙列缺失,45、46缺失处牙槽嵴相对正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成年人最大开口度(MMO)不同性别差异及与身高、体质量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42名18~26岁的成年人,使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受试者最大张口状态时上下颌同名中切牙切缘间的垂直距离。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别最大开口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身高、体质量与最大开口度间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 最大开口度为(53.11±5.61)mm,其中男性(56.56±5.08)mm显著大于女性(49.55±3.54)mm,P﹤0.00。身高(H)、体质量(W)与最大开口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1,回归方程分别为最大开口度=0.49H-30.92、最大开口度=0.30W+33.57。结论 最大开口度存在着性别差异,身高和体质量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鼻唇沟微笑切口入路进行后颊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间行手术治疗的23例后颊癌患者,完成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在口角外1 cm处的鼻唇沟内设计切口线,即微笑切口。切口呈弧形,向上至鼻翼外下缘,向下与颈淋巴清扫术切口连续。结果 23例患者的原发灶术中显露满意,切缘肿瘤细胞均为阴性。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开口度基本恢复正常,面部切口仅在鼻唇沟处遗留隐蔽的类似“微笑”样的瘢痕。结论 经鼻唇沟微笑切口入路切除后颊癌,术野显露满意,手术操作便利,在不影响肿瘤根治的前提下避免了对患者口裂完整性的破坏,有助于患者开口度的恢复,切口瘢痕隐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撑口训练已经普遍应用,包括颞下颌关节强直术后开口度的恢复、部分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张口受限的改善、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术后张口受限的改善。2007年1月-2008年8月,我们对接受撑口训练的30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以探讨撑口训练在改善不同原因张口受限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临床检查是诊治疾病的前提和基础。开口度的检查是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检查中一项判断咀嚼功能的重要检查,因为开口受限必然影响咀嚼功能。检查开口度受限是以上下中切牙的切缘之间的距离为标准,正常开口度平均为3.7cm,  相似文献   
8.
高平  李长义  刘金鼎 《天津医药》2001,29(4):232-233
自然牙列的开口度是指下颌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切缘间的垂直距离。开口度的测量对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性有重要参考价值。关于全口义齿开口度的恢复是否与自然牙列开口度一致,尚少见报道。我们测量了108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的开口度,结合临床分析对其意义如下。  相似文献   
9.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病例收集1995年来我科收治的6例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行关节成形术后仍张口受限,切除对侧喙突后张口度获得正常的病人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4—32岁,病程最短12年,最长30年,均为颌面部外伤后出现张口困难,根据宋氏分类,Ⅲ型强直4例,Ⅱ型强直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方式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就诊的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复位后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13例19侧。治疗过程包括常规手术切开、暴露并复位游离的下颌骨髁突后,根据下颌骨髁突骨质断端情况利用2~4根克氏针固定,伴发其他部位骨折时同期手术治疗。术后1周通过CBCT评估游离的下颌骨髁突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克氏针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克氏针治疗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效果确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