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48篇
  免费   2314篇
  国内免费   1577篇
耳鼻咽喉   476篇
儿科学   868篇
妇产科学   229篇
基础医学   2105篇
口腔科学   275篇
临床医学   8877篇
内科学   4767篇
皮肤病学   655篇
神经病学   716篇
特种医学   13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2222篇
综合类   13577篇
预防医学   3401篇
眼科学   210篇
药学   5393篇
  69篇
中国医学   2068篇
肿瘤学   1780篇
  2024年   354篇
  2023年   1301篇
  2022年   1200篇
  2021年   1413篇
  2020年   1298篇
  2019年   1231篇
  2018年   596篇
  2017年   903篇
  2016年   996篇
  2015年   1082篇
  2014年   1803篇
  2013年   1771篇
  2012年   2610篇
  2011年   2757篇
  2010年   2414篇
  2009年   2474篇
  2008年   2780篇
  2007年   2685篇
  2006年   2642篇
  2005年   2607篇
  2004年   2030篇
  2003年   1921篇
  2002年   1632篇
  2001年   1434篇
  2000年   981篇
  1999年   879篇
  1998年   777篇
  1997年   765篇
  1996年   737篇
  1995年   620篇
  1994年   511篇
  1993年   365篇
  1992年   338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酯化还原前后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其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脂质堆积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的均一性和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FPA和酯化还原后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R)的单糖组成;采用油酸(OA)处理HepG2细胞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EFPA与EFPA-R(10、30、100、300 μg·mL-1)分别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EFPA为成分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子量为125.8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7∶7.4∶1.4∶1.8∶1.0,葡萄糖占比最大,EFPA-R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8∶10.6∶2.1∶1.0;在10-300 μg·mL-1范围内,EFPA和EFPA-R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作为给药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EFP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C、TG含量(P < 0.01),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P < 0.05或P < 0.01),EFPA-R干预后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EFPA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情况,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半乳糖醛酸(GalA)的存在可能是其抑制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例累及气道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咳嗽、发热4天”入院。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完善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治疗上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复查肺部CT病灶明显吸收,症状缓解,目前随访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3.
李艳 《贵州医药》2022,(5):747-74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小板计数(PLT)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NEC患儿65例(研究组)以及同期非感染早产儿及足月儿65例(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新生儿IL-6、CRP、PCT和PLT水平;同时参考修正的Bell-NEC分级将研究组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比较三种不同分级患儿上述指标间的水平差异,分析IL-6、CRP、PCT和PLT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健康组新生儿,PLT水平低于健康组新生儿(P<0.05)。参考Bell-NEC分级标准将研究组分为33例Ⅰ级患儿、25例Ⅱ级患儿和7例Ⅲ级患儿;经对比显示,Ⅲ级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Ⅱ级和Ⅰ级患儿,PLT水平低于Ⅱ级和Ⅰ级患儿(P<0.05),并且Ⅱ级患儿IL-6、CRP、PCT水平高于Ⅰ级患儿,PLT水平低于Ⅰ级患儿(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IL-6、CRP、PCT与Bell-NEC分级之间呈正相关性(P&l...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的临床特征,为制定合理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住院手术的苏皖地区225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术前血常规、血生化、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鼻窦CT及术后病理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5例中,CRSwNP组148例(65.8%),CRSsNP组77例(34.2%)。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外周血白细胞及分类、血生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SwNP和CRSsNP患者中至少1种变应原阳性分别占34.5%和40.3%,其中尘螨过敏最多见,阳性率分别为23.0%和26.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tIgE阳性率、20种变应原sIgE浓度等级和阳性率、吸入性及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中,两组各鼻窦、窦口鼻道复合体及CT总分CRSwNP组都高于CRSs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病理组织中,两组患者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均为60%以上,但嗜酸性粒细胞(Eos)在CRSwNP组的阳性率为43.2%,显著高于CRSsNP组的阳性率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本地区CRS患者目前仍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性炎症为主,但CRSwNP息肉组织中Eos阳性率达43.2%,需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关注。CRSwNP和CRSsNP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34.5%和40.3%,两者无明显差异,尘螨为主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对细菌性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郑州圣玛妇产医院收治的63例细菌性感染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血清CRP和白细胞计数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统计CRP和白细胞计数单一及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结果,比较CRP、白细胞计数单一及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准确性为94.40%,特异性为91.94%,灵敏性为96.83%,均高于单一检测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菌性感染患儿血清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呈异常高表达,CRP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细菌性感染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