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5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836篇
内科学   133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617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75篇
  6篇
中国医学   333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2.
王勇珍  楼数慧   《护理与康复》2020,19(2):35-38
对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进行综述,包括适用对象、评估方法,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与其他评估工具的应用比较.为脑卒中后康复护理时选择吞咽功能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电针(EA)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试验,合计1352例受试者。结果: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有效率[OR=4.87,95%CI(3.47,6.83),P<0.01]、洼田饮水试验 [MD=-0.54,95%CI(-0.88,-0.20),P<0.01]、电视荧光吞咽造影[MD=1.92,95%CI(1.51,2.33),P<0.01]、藤岛一郎评定量表[MD=2.09,95%CI(0.65,3.53),P<0.01]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电针治疗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OR=2.38,95%CI(0.15,37.18),P>0.05]。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人神经反射性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不协调造成吞咽障碍、呛咳和误咽,使病人发生营养失调,电解质紊乱及肺部并发症等,病人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高。怎样探索既能减少病人痛苦,又能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案呢?我院在以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90例脑血管病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穴位注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DSA设备作吞咽功能检查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用DSA设备对正常组24例,咽异感症患者32例,做上至颅底、下达第七颈椎平面的正侧位动态采集,了解吞咽状况,并行咽传输时间测定,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咽传输时间为1.441±0.302s,咽异感症患者咽传输时间为1.367±0.409s,两组结果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后者较易发生咽部钡剂滞留等改变。结论:DSA机由于采集速度快,不但在心血管检查及介入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非血管性脏器的动力学检查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由于能完整记录钡剂通过咽部的全过程,故此方法是吞咽功能检查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们用鼻息肉圈套器行会厌囊肿切除术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18~ 4 6岁 ,平均 32岁 ,病程 3个月~ 2年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异物感 ,其中 3例系急性发病就诊 ,表现为咽痛明显 ,语言模糊 ,轻度呼吸困难 ,发热。间接喉镜下见会厌舌面有灰白色、圆形、表面光滑的新生物 ,直径 1~ 3cm ,3例急性发病者中 2例为会厌肿物充血 ,1例为会厌脓囊肿 ,肿物表面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16例术前均用抗炎、控制变态反应治疗 3~ 5d ,急性发病者静滴有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5~ 7d ,待囊肿无充血及脓性分泌物且形态稳…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病人口腔护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后,病人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口腔内环境、吞咽功能和唾液功能发生变化,使口腔细菌易繁殖、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口腔护理对清除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意义。但临床观察发现,传统的口腔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4岁。自述食管内异物感及吞咽不畅,夜间加重,食管内似有活动性异物上行至咽喉部。时常出现恶心,严重时胸骨后疼痛及吞咽阻挡感。曾在外院诊断为慢性食管炎及咽炎,经用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即来我院就诊。体检:发育营养一般,体温、脉搏、血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咽及口腔粘膜血管,胸腹部及四肢检查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钡餐造影示食管中下段不规则充盈缺损,并有轻度狭窄区食管粘膜呈虫蚀状或网络状改变。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延髓性麻痹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吞咽困难是其主要症状,重症者常行鼻饲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轻症者可自行进食,但常因吞咽时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对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正规的早期康复训练,可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病残率,促使吞咽功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恢复或代偿.本文总结了我科收治42例脑卒中导致假性延髓性麻痹性吞咽障碍患者对其进行康复训练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晕厥是较常见的综合征,平日我们常见有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咳嗽性晕蹶、排尿性晕厥,但吞咽性晕厥却很少见?下面为吞咽性晕厥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