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玄府首见于《黄帝内经》,经后世补充完善,至金元时期河间学派代表人物刘完素将其提炼为"升降出入"指导临床实践,河间学派门人后学亦秉承该理论,并各有侧重,如刘完素倡导出以宣通、张从正遵循下以通降、李东垣重视升以提清、朱震亨强调入以滋阴,共同发展和完善了玄府理论;现代学者围绕玄府的特性,提出与之相应的现代医学微观结构假说,促进了玄府理论在形质研究上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河间流派对玄府及其升降出入理论的认识,加以严谨的探讨和总结,以期对玄府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矢吹千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1):514-517
关于Alzheimer病(AD)的发病,“淀粉样蛋白假说”得到广泛支持。该假说认为AD的主要原因是脑内产生的淀粉样蛋白β多肽(Aβ)的不溶化和沉积。现在Aβ免疫疗法被认为是AD根本性的治疗,疫苗疗法、抗Aβ抗体被动免疫疗法等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以人AD患者为对象的Aβ疫苗二期临床试验,虽然由于部分患者出现重症脑膜脑炎副作用而被中止,但出现抗体效价上升的患者还是表现出受损部分认知功能的明显改善,依然支持免疫疗法的概念。目前焦点是开发不诱发脑炎等副作用的主动、被动免疫疗法.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的睡眠脑电图与人脑兴奋守恒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抑郁症状与睡眠脑电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 18例抑郁症和 10例正常人评定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 (HAMD)和检测睡眠脑电图。结果 HAMD总分与觉醒次数及REM密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等于 0 .4 0 8和 0 .4 4 5 ,P均 <0 .0 5 )。结论 抑郁症和正常人的白天中枢抑制与夜间中枢兴奋相关 ,从而支持人脑兴奋守恒假说。  相似文献   
5.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认为输出有助于二语习得者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医学生大学美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出被忽略的严重情况,并据此提出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及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X连锁基因的作用一直是遗传学的一个难题。女性两个X染色体上每个基因的两个代表(等位基因)所形成的产物,为什么不比只有一个X染色体半合子的男性的相应基因的产物多?为什么某一X连锁的突变基因纯合女性的病情并不比半合子的男性严重?这就涉及到X染色体的失活。正常女性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中的一个在遗传上是失活的,并在间期形成可见的Barr小体,这个X染色体的浓缩过程称为X失活。“X失活中心”调控着X失  相似文献   
7.
针灸在祖国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针刺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脏器功能的双向调节以及能够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等作用,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但对其内在机制一直未能有明确的认识。近40年来出现了多种假说,大体可分为神经说、血管-神经说、神经中枢整合学说、生物物理说和生物化学说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说等,其中以对后者研究较为深入,实验客观依据较多,认可度高,能较好解释针刺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其它假说或简单基于解剖学,或缺少客观依据及过程分析,难有进一步发展,总之,现有假说均难以得出圆满结论。  相似文献   
8.
人脑功能稳定性假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脑功能稳定性假说的中心思想是:人脑兴奋和抑制过程的量相对稳定,高于上限,倾向转向相反的位相;低于下限,倾向得到相应补偿,该稳定性不为生物钟所影响[1]。本文用该假说解释一些精神医学现象,并演绎某些论点。一、精神分裂症1.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快波睡眠潜伏期缩短,快、慢睡眠中度减少[2~3]。解释为:精神分裂症的慢波睡眠减少,导致兴奋量不足,在警醒时表现为催眠样精神病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蜡样屈曲和阴性症状)[3],在睡眠间表现为快波睡眠减少。由于快、慢波睡眠交互抑制,当慢波睡眠减少时,快波睡眠潜伏期提前。2.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机制的新假说--肿瘤源性假说,即动脉继样硬化病变和癌症组织中Ⅱ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多聚腺苷酸区域具有相同的移码突变。该假说可能为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出了全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抑郁“假想”——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抑郁症是情感障碍类疾病中的一种,每个人一生中几乎都经历过抑郁的体验,有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努力克服掉的。事实上,如果症状和病程达到抑郁症的程度,就不是自己调节所能够消除的。抑郁症的症状、体征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是先天遗传素质、早年神经发育异常和后天不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其病理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