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浙贝母中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提纯浙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方法:采用氯仿-无水乙醇-0.2mo1.L-1盐酸(4:3:2)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00r.min-1,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1.结果:一次进样分离得到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经高效液相(HPLC)分析纯度,经MS,1HNMR鉴定结构.结论:利用本实验条件可从浙贝母中分离制备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两者纯度分别达到:97.5%,94.5%.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同时测定鹤蟾片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方法:采用 HiQsil C_(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为25℃,以乙腈-甲醇-二乙胺(60:40:0.05)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漂移管温度为80℃,气体流速为2.0 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以峰面积的常用对数(Y)对进样量的常用对数(X)进行线性回归,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557X 1.666和 Y=1.700X 1.571,线性范围分别为0.29~2.80μg(r=0.9996)和0.34~3.40μg(r=0.9999);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99.2%和99.4%,RSD 分别为2.7%和3.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3.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川贝母中贝母素甲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川贝母中贝母素甲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酸性染料比色法,在411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结果贝母素甲在14.06~126.54μg.mL-1呈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6.6%,RSD=1.6%。结论贝母素甲可作为川贝母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作为指标成分,研究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考察比较合理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法检测,DionexAcclaim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二乙胺(70:30),流速为1.0mL/min;ELSD条件为漂移管温度42℃,载气(高纯N2)流速1.0L/min。结果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饮片有效成分提取量差异明显。随着饮片浸泡时间的延长,煎煮后药渣的白心率降低,而煎膏得率及其有效成分提取量均增高。结论浙贝母饮片用常规煎煮方法很难煮透,至少应先浸泡1h,才能使有效成分较好地溶出,发挥更好的药效。  相似文献   
5.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平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静  丁永辉  宋平顺 《中国药师》2009,12(5):595-597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平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并对市售样品进行考察,制定含量限度。方法:色谱柱:Waters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睛-二乙胺-水(70:0.03:30),流速:1.0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90℃,载气流速为2.2L·min^-1。结果: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分别在0.06~0.35μg和0.08—0.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4%,98.9%,RSD分别为1.8%,1.9%。结论:此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平贝母药材的质量评价,为今后其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HPLC—ELSD分析测定贝母类药材中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贝母类药材中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Silica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A.环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6:4:1),B.环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6:4:0.12),流速1.0mL.min^-1,以ELSD-500为检测器,外标法定量。结果贝母甲素在0.75-3.00μg范围内呈线性,回收率为97.21%(RSD为1.58%。结论:5种不同贝母药材的HPL  相似文献   
7.
5种生物碱胃癌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筛选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政一  张裴  聂勇战  吴琼  孙玉华  窦维佳 《中草药》2012,43(6):1151-1156
目的研究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以胃癌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MDR细胞系SGC-7901/VCR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5种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及对MDR的逆转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逆转效果最好的贝母素乙对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Hoechst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贝母素乙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增殖,在非毒剂量下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降低P-gp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5-FU)给药可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呈高表达。结论贝母素乙具有作为胃癌MDR逆转剂的潜力,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孔凤利  张浩  杜伟锋  岳显可  李小宁  葛卫红 《中草药》2017,48(13):2691-2696
目的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MS)分析硫磺熏蒸(硫熏)对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硫熏、鲜切浙贝母提取物(生药剂量15 g/kg),采用LC-MS/MS技术检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硫熏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66.40±4.65)、(146.72±10.88)ng/m 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81.79±7.85)、(457.38±58.81)ng·h/m L;鲜切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86.37±18.80)、(227.65±7.01)ng/m L,AUC0~t分别为(197.70±18.69)、(566.16±41.55)ng·h/m L。硫熏浙贝母组大鼠体内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Cmax、AUC0~t明显低于鲜切浙贝母组。结论硫熏降低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血药浓度,影响浙贝母中主要生物碱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周卿意骏  卿志星  蔡萍  肖娟  高尚  张水寒 《中草药》2016,47(20):3586-359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Q-TOF-MS/MS)对银黄清肺胶囊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采用Inertsil ODS-2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反相HPLC梯度洗脱法分离各主要成分,电喷雾电离源经正离子模式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采用对照品、检索文献及各成分的图谱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化学成分。结果依据质谱裂解规律及文献检索,在正离子模式下,从银黄清肺胶囊样品中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基于HPLC-Q-TOF-MS/MS技术对复方银黄清肺胶囊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别的有效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厂家蛇胆川贝液中贝母碱含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贝母碱和酸性染料溴麝香草酚蓝在酸性缓冲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可溶于氯仿,并在41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在此波长测定不同厂家贝母碱的含量,建立了准确、简便、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回收率100.45%,变异系数1.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