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2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8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转染HepG2细胞的microRNA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转染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中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平台.方法 分别提取HepG2.2.15细胞(转染HBV全基因组的HepG2细胞,实验组)和其亲本HepG2细胞(对照组)的总RNA并分离miRNA,采用含509条探针的哺乳动物miRNA表达谱芯片对两组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分析.用SAM软件针对差异miRNA筛选的标准为在两组之间荧光强度差异4倍以上,差异miRNA的整体假阳性率为0.选择其中2个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HepG2.2.15细胞与HepG2细胞间差异表达的miRNA共27个(占5.3%),其中7个表达上调,20个表达下调.miR-181d和miR-15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肝细胞中存在着与HBV复制相关的miRNA,这些上调和下调表达的miRNAs可能参与了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尖锐湿疣皮损内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文元 Crai.  L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31-133,T002
13个皮损组织取自13例尖锐湿疣(CA)患者,13例基底细胞上皮瘤(BCC)组织作为对照,用溴化钠液分离表真皮,从组织中提出的 DNA和溴化钠液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PV DNA。11例CA表皮中检出 HPV DNA,HPV6有7例,HPV11有4例。3例CA真皮中发现有HPV DNA,HPV6有2例,HPV11有1例。2例标本因溴化钠液被HPV污染未作统计。在BCC组织中未发现有HPV DNA。在某些CA真皮内含有 HPV DNA可以解释散发病例的复发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长链核酸扩增技术评价病毒灭活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针对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糖蛋白gD基因前后的保守区设计预计产物长短不一的5对引物,用半巢式PCR技术扩增经低pH法(4.0±0.1)、巴氏消毒法[(60±1.0)℃]和s/D法(有机溶剂/洗涤荆)处理后的PRV核酸,同时以细胞感染法做平行对照.结果:低pH对PRV核酸有破坏作用,处理时间越长,核酸损伤程度越明显,处理60 min时,6.62 lgTCID50的PRV完全被灭活.5条不同长度PCR扩增产物中,只有3.9 kb的长片段检出与细胞培养结果一致.7.25 lgTCID50的PRV经(60±1.0)℃处理20 min后即被完全灭活,7.13 lgTCID50的PRV经s/D法处理1 h后被完全灭活,但各长度核酸片段扩增均为阳性,与细胞感染试验结果不符.结论:低pH对PRV核酸的损伤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长链PCR(3.9 kb)技术来评价经低pH法灭活病毒的效果是可行的,而该法不适合评价巴氏消毒法和S/D法灭活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命名为F蛋白结合蛋白1(FBP1)的未知基因,克隆其全长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得到FBP1,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FBP1的基因编码序列.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完全正确,成功克隆了FBP1的基因编码序.结论 FBP1通过与F蛋白结合,在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为基因佐剂,提高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方法:分别扩增E2基因与GM-CSF基因,连接进入含有内部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共表达质粒.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真核细胞BHK-21,反转录PCR检测E2和GM-CSF两个基因的转录,Western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细胞内E2基因表达产物的抗原性.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IFA法测定血清抗体效价,FACS测定免疫小鼠脾细胞中CD4 /CD8 淋巴细胞构成比,初步观察共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结果:经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明重组共表达质粒中含有E2和GM-CSF两个基因且序列正确.转染细胞的反转录PCR可见E2和GM-CSF两个基因的转录.Western印迹结果可见转染细胞的裂解液在相对分子质量50 000位置有特异性条带.将转染细胞制成荧光抗原片,经IFA检测可见胞浆中出现特异荧光.免疫小鼠的最高血清抗体效价为1:160,但细胞免疫未观察到明显的提高.结论:构建的共表达质粒pE2-IRES-mGM-CSF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有效刺激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提高了E2基因重组质粒诱导的血清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HTNV)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的细胞内相互作用。方法:构建用于研究Syk和G1ITAM样基序之间相互作用的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验证G1ITAM样基序与Syk之间是否存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结果: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分析证实G1ITAM样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而突变体分析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该基序中两个高度保守的酪氨酸残基的存在。结论:HTNVG1蛋白胞质区高度保守ITAM样基序在体外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讨G1蛋白ITAM样基序在HFRS免疫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epstein-Bar(EB)病毒诊断试剂。方法将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Epstein-Bar病毒(EBV)壳抗原(VCA)主要多肽gp125纯化,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48份鼻咽癌(NPC)病人血清及10份正常人血清中的VCA/IgA抗体。结果该方法与免疫荧光(IF)检测结果一致,但ELISA的平均几何滴度(GMT)是IF的12倍。结论以纯化的EB病毒壳抗原主要多肽gp125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的检测方法,更适合于EBV相关疾病的血清学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戊型肝炎病毒ORF2区主要结构蛋白,并对其进行血清学鉴定。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一份猪粪中扩增并克隆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的结构基因片段,将该片段插入pET-32a表达载体,在原核系统中融合表达蛋白,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方法分析该蛋白的抗原性。结果: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获得45kD的目的蛋白,该重组蛋白可以与HEV阳性血清反应,而不与阴性血清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猪戊型肝炎病毒重组抗原,可与HEV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可以作为诊断用的重组蛋白,为研制敏感、特异的HEV诊断试剂盒,行之有效的HEV基因工程疫苗及为HEV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