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70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06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54篇
药学   9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tested a model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trolling behaviour, perceptions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thwarting, anger and bullying behaviour. School students (N = 602; M age = 12.88, SD = 1.37) from 10 schools completed measures of perceived teachers' controlling behaviour and perceived thwart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for autonomy, 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ntext and self-reported bullying and anger. A well-fit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egative conditional regard and intimidation exhibited by the teacher had significant indirect effect on students' feelings of anger and bullying behaviour through the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need thwart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Findings suggest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ho avoid the use of negative conditional regard and intimidation in their classes have students who perceive less need thwarting and report less bullying behaviour.  相似文献   
2.
3.
4.
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实际的同伴支持、感知到的同伴支持、感知到的父母支持、对同伴支持的重要性评价、对父母支持的重要性评价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青少年的同伴接受性。方法:用社会测量法和自我报告法对285名青少年进行集体测试。结果:①社会测量法表明青少年也可以被分为受欢迎的、被拒绝的、被忽略的、和有争议的;②感知到的同伴/父母支持和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高低实际同伴支持两组被试在感知到的同伴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价值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固在所有被试中,只有对初三学生来说,对同伴/父母支持的重要性评价在感知到的同伴/父母支持和自我价值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结论:感知到的同伴/父母支持可以用来预测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对初三学生来说,对同伴/父母支持的重要性评价可以在感知到的同伴/父母支持和自我价值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矿区居民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同伴教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对矿区居民开展预防艾滋病 /性传播疾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 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山西省大同市永定庄矿区矿工 2 5名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 3 4 0± 8 3岁 ;矿工家属 2 5名 ,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为 46 8± 1 1 7岁。在矿工组和矿工家属组中各随机抽取 1名作为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同伴教育者以不同的形式对其余 2 4名同伴进行 1个小时的教育。于教育前和教育后 1周对每组的 2 4名同伴就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知、信、行做问卷调查。并于 1周后按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每组选取 8人分别进行访谈。结果 在同伴教育者中 ,关于艾滋病 /性传播疾病的一般知识答对率培训前为 2 6 4% ,培训后为 77 6% ;关于传播途径 ,培训前为 2 3 2 % ,培训后为 90 8% ;关于相关的预防措施 ,培训前为 3 5 4% ,培训后为 74 9%。所有的同伴教育者认为艾滋病 /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同伴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结论 在矿工及其家属中开展艾滋病 /性传播疾病同伴教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7.
The behavior of conduct disordered (CD) children wa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NC) children in interaction with normal peers. Dyads consisting of a) a CD child and a normal peer and b) an NC child and the same normal peer as in a) were observed. CD boys were less able than NC boys to neutralize incipient conflicts. Hitherto most behavioral studies of CD boy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ir tendency to escalate conflicts but have paid ver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ir difficulty in neutralizing conflicts.  相似文献   
8.
儿童退缩和同伴关系的相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用元分析方法对近20年关于儿童退缩和同伴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方法:用多水平分析技术对儿童退缩和同伴接受的相关、退缩和同伴拒绝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退缩和同伴接受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退缩和同伴拒绝之间有低度的非负相关关系,各研究结果之间的变异显著。结论:退缩导致儿童不良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青少年网络成瘾和睡眠时长在受校园欺凌与抑郁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及CES - D抑郁量表,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徐州市4 19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控制人口学等变量后,受校园欺凌、网络成瘾、睡眠时长对抑郁均有预测作用(r = 0.283,P<0.01;r = 0.331,P<0.01;r = - 0.184,P<0.01)。路径分析表明,网络成瘾在受校园欺凌和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网络成瘾和睡眠时长在受校园欺凌和青少年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受校园欺凌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还通过网络成瘾和睡眠时长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可通过减少青少年网络使用和提高睡眠时长来降低受校园欺凌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负责任同行评议”进行阐释,为促进同行评议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负责任同行评议”进行解构;针对什么是负责任同行评议、为什么需要负责任同行评议、负责任同行评议涵盖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落实负责任同行评议分别展开讨论。【结果】阐释负责任同行评议的内涵,指出推行负责任同行评议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提出推行实践负责任同行评议的保障措施。【结论】负责任同行评议为当前的科研评价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向,可以从理论层面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从实践层面引发评审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