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NG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成年猴脑多个冠状位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证明,NGF阳性反应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V层,小脑Purkinje细胞,海马,齿状回,纹状体,脑干网状结构等处。此外,在黑质、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神经核、三叉神经核、疑核、下橄榄核也出现NGF阳性反应。在大脑和脑干还观察到NGF阳性胶质细胞。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年猴脑的多个脑区有NGF表达,提示NGF可能涉及猴脑某些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猴脑选择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10月前后血清中IL-2、IL-10、TNF-á、IFN-γ的动态变化.了解脑选择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恒河猴10只,随机分为2条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条血管阻断冷灌注组合常温灌注足.  相似文献   
3.
背景:神经营养素—4(NT—4,Neurotrophin -4)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体中均起重要作用,不仅对某些特定亚群神经元的存活、增殖、分化及轴突可塑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对某些神经元的生存也是必需的。但这些资料大多来源于体外实验,其在体内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NT—4在体内的分布也少见报道,在高等灵长类猴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为探讨NT—4在成年灵长类动物猴脑的分布及为进一步研究NT—4与成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提供了有用的形态学依据。设计:用PBS代替一抗的实验对照。地点和材料:实验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动物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成年雄性恒河猴(体质量平均6kg)7只。方法:采用氯氨酮肌肉注射麻醉,Zamboin’s液心脏灌注固定,取脑组织各部位行冷冻切片,厚25μm。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抗体为兔抗NT—4多克隆抗体。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于猴脑的不同部位观察NT—4—IR阳性物(呈棕色串珠状、丝状或颗粒状)。对照实验用0.05mol/L PBS代替一抗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T—4—IR(Neurotrophin -4 immunoreactive)分布于大脑皮层Ⅲ~Ⅴ层的部分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自质内少量的神经胶质细胞;小脑皮质及自质内的部分神经元;海马CA1、CA2、CA3区的部分神经元;此外豆状核、尾状核、脑桥核、前庭神经核、薄束核、契束核、副神经核等可见散在阳性反应细胞及交织成网的纤维。结论:NT—4—IR广泛地分布于猴脑的多种组织和细胞,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及可能的非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DA)系统与帕金森病(PD)发病的机理、治疗及预后关系非常密切。笔者在以前研究基础上,对DA能神经毒素N-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损毁30个月慢性PD模型猴进行D2受体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猴脑选择性深低温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单侧颈内动脉冷灌注法 ,对 7只猴建立了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模型 ,观察脑温变化时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监测脑温变化前后主要器官酶学指标变化 .结果 :7只猴均实现了脑选择性深低温 ,最低脑温达 ( 15 5± 2 2 9)℃ ,中心体温( 3 0 4± 0 96)℃ .其中 2只于术后 2h和 10h死亡 ,5只复苏后长期存活 ( 1~ 40周 ) ,降温过程中及术后猴生命体征平稳 ,各主要脏器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 .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可使脑组织迅速达到深低温状态 ,对全身主要器官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猴脑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了 BDNF在成年猴脑的分布。结果显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下列结构 :大脑皮层 III~ V层的锥体细胞及突起 ;小脑皮质篮状细胞、Purkinje细胞、Golgi细胞及小脑顶核的神经元及其突起 ;海马各区的神经元、纤维和齿状核的颗粒细胞 ;尾状核、豆状核和室旁核部分神经元和纤维 ;脑干脑桥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前庭神经核、下橄榄核及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及纤维或膨体。此外 ,在大、小脑的白质也可见到部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反应产物广泛地分布于猴脑的多种区域和细胞 ,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及可能的非神经细胞。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猴脑的分布规律及其功能特点提供了有用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Zhou J  Feng ZT  Gao YJ  Fang SL  Fu DL  Jiang JY  X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89-891
目的探讨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可行性。方法4至10岁健康恒河猴10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4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阻断冷灌注组4只,2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冷灌注组4只,等温灌注组2只。手术前后行头颅MRI检查,手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在10只实验猴中,2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恒河猴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灌注60min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术后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等温灌注组2只恒河猴及4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恒河猴于灌注60min后均未能安全复苏,全部死亡。结论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行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60min后可安全复苏。  相似文献   
8.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简称为脊灰病毒,是人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的病原体,该病简称为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多发于婴幼儿,故又俗称为"小儿麻痹症".1908年由Landsteiner和Popper将脊髓灰质炎死亡者的脑组织接种到猴脑分离到该病毒,1949年Enders等发明了组织培养技术,推动了PV病原学和疫苗的研究[1,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温缺血10min后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后猴脑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等温组及超深低温组实验猴于灌注或复苏死亡后立即开颅取脑,用NGF和GDNF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额叶恒定视野内NGF和GDNF的阳性细胞记数求阳性率,并统计学分析。结果等温组2只实验猴额叶NGF和GDNF有微量表达,超深低温组4只实验猴额叶NGF和GDNF表达明显上调,与等温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俨〈0.01)。结论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可引起NGF和GDNF表达上调,这可能是防止脑缺血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慢性型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猴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于首次发病后4年进行病理取材和电镜观察。结果:①活动性病灶内轴突病变十分突出。其形式包括有空泡样变性、皱缩或消失,此外也可见成片的髓鞘松解、断裂或融合,少突胶质细胞变性,以及散在的巨噬细胞。②可疑活动性病灶内轴突病变程度稍轻,以空泡变性为主,轴突完全消失及皱缩则少见,部分髓鞘与轴突的变性及散在的巨噬细胞。结论:慢性EAE的病理改变同时存在髓鞘与轴突的变性,多发性硬化(multipe sclerosis,MS)后期不可逆的功能障碍可能与后者有更大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