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83篇
  免费   6935篇
  国内免费   3768篇
耳鼻咽喉   2078篇
儿科学   130篇
妇产科学   1137篇
基础医学   3629篇
口腔科学   3099篇
临床医学   13106篇
内科学   8490篇
皮肤病学   1218篇
神经病学   563篇
特种医学   4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0篇
外科学   11199篇
综合类   30671篇
预防医学   5309篇
眼科学   394篇
药学   10336篇
  127篇
中国医学   11207篇
肿瘤学   16381篇
  2024年   871篇
  2023年   3235篇
  2022年   2913篇
  2021年   3618篇
  2020年   3148篇
  2019年   3079篇
  2018年   1556篇
  2017年   2369篇
  2016年   2790篇
  2015年   3079篇
  2014年   5005篇
  2013年   4642篇
  2012年   6185篇
  2011年   6265篇
  2010年   6066篇
  2009年   6149篇
  2008年   7399篇
  2007年   6417篇
  2006年   5975篇
  2005年   6009篇
  2004年   4839篇
  2003年   4059篇
  2002年   3570篇
  2001年   3383篇
  2000年   2720篇
  1999年   2301篇
  1998年   2040篇
  1997年   2348篇
  1996年   2304篇
  1995年   1758篇
  1994年   2741篇
  1993年   1621篇
  1992年   873篇
  1991年   571篇
  1990年   534篇
  1989年   554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结肠癌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从PI3K/Akt生物轴调控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CT116细胞,细胞设3组: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加入15%健脾消癌方含药血清)及人参皂苷Rg3组;制备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分组及制备方法见实验方法),用条件培养液干预HUVEC(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随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蛋白表达。最后在结肠癌HCT116荷瘤小鼠中验证健脾消癌方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并经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较空白血清组显著增加(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较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显著减少(P<0.01)。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I3K、Akt蛋白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性增大,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消癌方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生物轴调控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和宫颈癌是两大主要的女性恶性肿瘤。两癌防治工作的重点是早发现、早诊断,为早期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但是目前大家所期待的,特别是宫颈癌发生率大幅下降的拐点并未出现。两癌筛查经过十余年工作,取得相当成效,但仍需与时俱进。通过增加免费筛查计划数、扩大筛查人群覆盖年龄范围、引进平价筛查等手段逐步扩大筛查人群基数,惠及更多女性;通过开设常态化筛查门诊、改良和整合筛查技术、完善信息化保障手段、适当提高筛查费用、加强过程和结果质量管控,快速建立筛查长效机制,减少两癌筛查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存率大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越来越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干细胞可用于早产儿BPD治疗,可通过减少炎症、降低肺纤维化及抗氧化应激损伤等修复受损组织,特别是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无致瘤性、低免疫原性、无医学伦理纠纷、强大旁分泌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显著优势,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而成为目前早产儿BPD治疗的研究热点。笔者拟就hAESC治疗早产儿BPD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与挑战等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一种罕见、低分化、进展迅速、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治疗手段有限、放化疗不敏感、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肿瘤。高表达PD-L1、高肿瘤突变负荷的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报道的PSC为高表达PD-L1、帕博丽珠单抗治疗后超进展性疾病(hyperprogressive disease,HPD)。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肉瘤样肾细胞癌在肾细胞癌中极少见,术前准确判定肾癌类型对于确定手术切除的程度很有帮助,对肾肉瘤样癌手术切除需扩大手术范围,且由于其倾向于转移,术前还需对转移性病灶进行评估。所以增强超声医师对肾肉瘤样癌的认识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牙源性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odontogenic carcinoma,CCOC)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牙源性恶性肿瘤,2005年WHO牙源性肿瘤新分型认为,该病是以透明细胞为主的上皮性肿瘤,是一种以空泡状或透明细胞岛和团块为特点的牙源性恶性肿瘤。迄今为止,关于该病的报告约75例~([1])。笔者搜集了1例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生脉逐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运动耐量、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每组各97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医药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脉逐瘀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运动耐量、NT-pro BNP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患者给予生脉逐瘀汤辅助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7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29%(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Lee氏心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中药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中药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LVESD、LVESV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生脉逐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