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科学   703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2篇
  2篇
中国医学   255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ObjectivesThe authors set out to cast light on certain psychic mechanisms that help to give meaning to death, in particular via objects of great symbolic value, as links between the dead and the survivors.MethodsIn this clinical article using a heuristic methodology, we combine the analysis of a clinical situation of antenatal death, a paradigm of loss with a pathological risk, and that of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Michel Nadjar, linked to the genocide of the Jews.ResultsThe psychic processing of the loss of a loved one is accompanied by considerable psychopathological risk. While funeral rites, whether religious or lay, and the support of the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often provide mourners with a framework that favour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period of mourning, so as to continue living with the loss (rather than living with the deceased person), there are certain traumatic situations that make access to a non-pathological mourning process impossible.DiscussionThe authors reappraise the exclusiveness of Freud's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model, and consider Winnicott's theoretical model of transitional phenomena to cast light on the psychic processes at work.ConclusionsThe creativity operating in the two situations maintains a certain distinction: sublimation for the artist, resurgence of transitional phenomena for the bereaved individual.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对77例BTCC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BTCC组织中VEGF与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3%和51.94%,VEGF表达和PCNA表达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术后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在VEGF阳性表达的病例中,PCNA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且肿瘤复发率也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VEGF和PCNA阳性或同时表达阳性的患者复发迅速,PCNA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VEGF和PCNA与BTCC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和增殖性肿瘤。VEGF和PCNA均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对82例胸椎管狭窄症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减压前30min给予MP 1000mg冲击.76例减压术后第1日起每日200mg递减,术后第5d停药.术后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IR)损伤6例,其中3例MP用法同上;另3例术后出现脊髓IR损伤时即刻按NASCIS-Ⅱ方案治疗.结果本组76例术后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另6例术后出现脊髓IR损伤,其中术后MP每日200mg递减治疗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1例于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2例术后1年随访时肌力恢复满意但肢体仍有麻痛感;采用NASCIS-Ⅱ方案治疗的3例患者中,2例于治疗后48h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1个月双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减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MP,具有预防和治疗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RUNX3 启动子区CpG 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 BTCC 中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 BTCC 中RUNX3 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RT -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其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UNX3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 BTCC 组织中甲基化频率占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14 例同时伴有 RUNX3 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472,P=0.012).RUNX3 mRNA 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 BTCC 组织分别为93.8%(30/32)、34.4%(11/32),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8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经尿道袖状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1.5 cm范围膀胱壁达膀胱外脂肪组织,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留置导尿管7 d.11例术后辅助放疗. 结果 8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5~205 min,平均156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7~11 d,平均8.5 d.病理报告:8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0.8月.术后12个月内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其中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肾盂肿瘤(pT3 G3和pT2 G3)于术后3个月肝转移.2例输尿管中段肿瘤(pT3 G3和pT3 G2~3)术后6个月原位复发并肺转移.1例输尿管下段肿瘤(pT3 G3)术后6个月骨转移.失访1例.其余71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病变CT监视下穿刺活检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椎病变CT监视下穿刺活检中穿刺路径的选择方法。方法141例胸腰椎病变临床诊断不清患者,其中胸椎70例,腰椎71例。根据病变位于脊椎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于CT监视下穿刺取材。穿刺路径:经椎旁路径63例,经椎弓根路径45例,经肋椎关节路径11例,其他路径22例。结果141例中共有128例诊断正确,穿刺结果诊断正确率为90.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椎病变穿刺路径的选择要根据病变的位置不同具体分析。总的原则是安全、取材量多、对患者损伤小。  相似文献   
9.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同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同(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同定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椎弓根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椎管环形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16例,其中93例获得随访。术前及术后随访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2个月,90%以上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无塌陷。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犤T12(3.14±0.41)cm,L1(3.33±0.34)cm犦与正常值犤(T12(3.26±0.38)cm,L1(3.47±0.61)cm)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CT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边缘模糊,融合良好,植骨块无吸收现象。结论后路椎管环形减压及内固定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行椎体成形术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