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61篇
  免费   7109篇
  国内免费   4650篇
耳鼻咽喉   593篇
儿科学   1001篇
妇产科学   441篇
基础医学   3540篇
口腔科学   1135篇
临床医学   12207篇
内科学   7245篇
皮肤病学   1267篇
神经病学   1982篇
特种医学   37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5061篇
综合类   31365篇
预防医学   8467篇
眼科学   1182篇
药学   24413篇
  151篇
中国医学   19714篇
肿瘤学   3598篇
  2024年   876篇
  2023年   2906篇
  2022年   2554篇
  2021年   3004篇
  2020年   3172篇
  2019年   3314篇
  2018年   1860篇
  2017年   3239篇
  2016年   3382篇
  2015年   4003篇
  2014年   6292篇
  2013年   6143篇
  2012年   7590篇
  2011年   8102篇
  2010年   7201篇
  2009年   7113篇
  2008年   8205篇
  2007年   7436篇
  2006年   6956篇
  2005年   6855篇
  2004年   4808篇
  2003年   4319篇
  2002年   3393篇
  2001年   2881篇
  2000年   2080篇
  1999年   1739篇
  1998年   1424篇
  1997年   1246篇
  1996年   1092篇
  1995年   893篇
  1994年   784篇
  1993年   484篇
  1992年   432篇
  1991年   430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287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累及气道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咳嗽、发热4天”入院。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完善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治疗上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复查肺部CT病灶明显吸收,症状缓解,目前随访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祛风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4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多索茶碱,400mg/次,2次/d。治疗组52例祛风宣肺汤(麻黄、蜜枇杷叶、炒紫苏子各15g,蝉蜕、前胡、荆芥、炒牛蒡子、浙贝母、五味子、桔梗各10g,甘草8g,鱼腥草30g),水煎400mL,早晚温服,兼夹风寒者,加防风、紫菀、百部;兼夹风热者,加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兼夹风燥者,加桑叶、杏仁、沙参;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6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23%;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 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FEV_1、FEV_1%、FVC、PEF、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 0. 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祛风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分析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抗非白假丝酵母的作用,拓宽其应用范围。方法将近平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选为待试菌株,测定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黄芩苷及伊曲康唑对待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结果除伊曲康唑对部分待试菌株耐药外,3种药物对待试菌株存在一定的抗菌作用。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近平滑假丝酵母标准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克柔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44±5.27)mm、28.00(25.00,30.00)mm、18.00(15.00,24.00)mm,大于黄芩苷;对光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为25.00(20.00,28.00)mm,大于伊曲康唑(P<0.05)。其对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56±4.64)mm、25.00(20.00,28.00)mm,小于黄芩苷;对克柔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89±3.33)mm、18.00(15.00,24.00)mm,小于伊曲康唑(P<0.05)。结论 8-(N,N-二甲基-胺甲基)-黄芩苷对近平滑假丝酵母标准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克柔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优于黄芩苷,对光滑假丝酵母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优于伊曲康唑;其对光滑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弱于黄芩苷,对克柔假丝酵母的标准菌株、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弱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实验分四步:(1)细胞存活率实验分5组,即:空白组、LPS组、LPS+不同浓度(50、100、150μg/mL)芒果苷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分泌实验分6组,即:空白组、LPS组、LPS和不同浓度芒果苷(50、100、150μg/mL)组、LPS+BAY 11-7082[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组。Griess法检测NO分泌量,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及IL-6分泌量。(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环氧化酶-2(COX-2)mRNA及蛋白表达实验分组同细胞存活率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NOS及COX-2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NOS及COX-2蛋白表达水平。(4)细胞质、细胞核中NF-κB表达实验分3组,即:空白组、LPS组、LPS+150μg/mL(终末浓度)芒果苷共处理组,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LPS组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存活率(P0.05);与LPS组比较,50~150μg/mL芒果苷预处理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2)与空白组比较,LPS组NO、IL-1β、TNF-α、IL-6分泌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除50μg/mL芒果苷预处理组NO、TNF-α分泌量无显著变化外(P0.05),其余各组NO、IL-1β、TNF-α、IL-6分泌量均显著降低(P0.05)。(3)与空白组比较,LPS组iNOS、COX-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50~150μg/mL芒果苷预处理组iNOS、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4)与空白组比较,LPS组细胞质中NF-κB p65蛋白量减少,细胞核中则增多(P0.05);与LPS组比较,150μg/mL芒果苷预处理组细胞质中NF-κB p65蛋白量升高,细胞核中蛋白量减少(P0.05)。结论芒果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iNOS、COX-2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干预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55例接受肾移植并于术后出现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给予雷公藤多甙片0. 5 mg/(kg·d)口服,3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地黄叶总苷胶囊,0. 4 g(2粒)/次,2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治疗12周后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治疗12周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且用药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高,两药联合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吴昊  于小红  马光朝  马致洁  章从恩 《中草药》2020,51(21):5501-5508
目的 观察甘草炮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后对小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肝毒性的可能代谢通路。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雷公藤(Raw)组、甘草炮制雷公藤(Pro)组,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方法,对各组间的代谢差异进行表征。结果 与Raw组相比,Pro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显著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表明甘草炮制雷公藤后可以降低小鼠肝毒性;共筛选出脂肪酸、磷脂酸、甘油酯、磷脂酰胆碱、胆酸等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9个代谢通路。结论 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小鼠的肝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相关,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U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在大鼠10种脏器组织中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脂质、肌肉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鼠给药后分别于0.33,0.67,1,4,8 h的5个时间点,分别摘取以上10种脏器组织,测定脏器组织及血液中效应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DAS(V 2.0)药动学软件对各样本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拟合,并计算不同组织效应组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滞留时间(MRT)。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血液中的分布符合一室模型,除肾脏及脑组织外,其余脏器中提取物效应组分的房室特征多为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柚皮苷在肾脏中的拟合结果为非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新橙皮苷在脑组织拟合结果为静脉注射的三室模型,给药后8 h各组织中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AUC值大小顺序均为小肠 > 胃 > 肾 > 脂质 ≈ 脾脏 > 肺 > 肌肉 > 肝 > 心 > 脑,效应组分在各脏器中均无明显蓄积;效应组分在血液、肾脏、肝脏中的滞留时间较长,MRT均大于2 h,脂质最短,MRT不足1 h;各脏器中新橙皮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是柚皮苷的3倍,而心、肝、肾中则是3.5,2.1和3.4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达峰时间早于血液;效应组分在肠道内消除缓慢,给药8 h后在各脏器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无特异的蓄积部位。研究结果揭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2)
目的测定9省市19个产地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中金丝桃苷、醇溶性浸出物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用热浸法测定野马追中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野马追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 2%醋酸水;体积流量1. 0 m L/min;检测波长255 nm;柱温26℃。并考察其与生长性状、生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用SPSS23. 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金丝桃苷在0. 010 9~0. 065 4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9. 49%~101. 61%,RSD1. 67%~2. 21%。醇溶性浸出物、金丝桃苷含有量与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长宽比、经度间呈正相关,与纬度呈负相关; 19个产地野马追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以江苏、浙江种质为主,该类群植株较高,茎秆粗壮,叶片大而多狭长,醇溶性浸出物与金丝桃苷含有量较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野马追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