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脾消积颗粒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肠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消积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观察组治疗后胃电节律异常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胃动素(MTL)显著上升,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健脾消积颗粒能够明显改善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胃动力水平,调节脑肠肽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再群  华田苗  陈红  梅斌  孙庆艳  王海涛 《解剖学杂志》2004,27(6):693-694,i001
生长抑素是一种脑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生长抑素在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分布已有报道。但在低等脊椎动物研究甚少,扬子鳄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抑素的分布未见报道。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初孵扬子鳄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抑素的分布,为进一步了解扬子鳄小脑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脑肠肽在结肠癌发生和发展中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脑肠肽(Brain-Gut-Peptide,BGP)在结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溃疡性结肠炎(UC)、癌前病变(PCL)和结肠癌(CC)各30例患者的血浆肽水平,并对其中11例癌术后和1例癌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浆肽进行了复查。发现从UC、PCL到CC组,血浆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浆胃动素(MTL)和P物质(SP)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痛术后复发者血浆肽又恢复术前水平。上述结果支持BGP参与调节结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平衡理论假说,高浓度的SS和VIP起抑癌作用,而高浓度的MTL和SP起促癌形成作用。通过调整BGP水平可用于结肠癌的治疗,通过检测结肠疾病患者的血浆BGP水平,将有助于结肠癌的诊断和癌切除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中风始发态证候与血浆脑肠肽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风始发态中医证候与血浆脑肠肽CCK(cholecystokinin,CCK)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急性脑出血或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72h)患者采用RIA法检测血浆CCK-8水平,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纳入患者进行证候辨证,分析不同证候间血浆CCK-8水平的差异。结果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浆CCK-8水平较非肝阳上亢证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中风始发态中医证候与血浆CCK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发生与脑-肠轴失调相关.脐针具有缓解痉挛,治疗腹泻的作用.我们假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存在脑肠肽分泌紊乱,脐针通过调控脑肠肽分泌改善IBS患者症状.目的探讨脐针治疗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符合罗马Ⅳ制定的IBS-D的诊断标准,单盲随机分为2组:脐针组30例,予脐针;益生菌组30例,予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治疗,疗程均4周.同时征集30名健康志愿者作基线检测对照.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 SF-36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P物质(substance P, SP),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含量的变化.试验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HAMD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患者血清5-HT, CGRP, SP, NO, VIP含量显著下降(P0.0001).结论脐针能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5-HT,CGRP,SP,NO, VIP水平,调节脑肠肽分泌相关.其治疗效果与益生菌制剂相当.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医学界仅把大肠视为排泄器官。但大肠与神经传导、神经系统病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以"大肠主神志传导"补释"大肠者传道之官",而不使用"肠脑相通"新理论主要是因为以下2点:①中医学的发展要以经典为主线,凡是能够在原有理念下依附存在的学说,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作为新的理论提出。②尚有很多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位并不在中枢神经系统,无法用"肠脑相通"理论解释。"大肠主神志传导"一说旨在提出"神经系统病变从肠论治",更符合中医学整体、互联、恒动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急性胃肠损伤在ICU病房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胃肠损伤对脓毒症的预后和治疗都有影响.目前急性胃肠损伤的西医治疗多采取胃肠道减压、抗感染、应用有益菌等基础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急性胃肠损伤则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脑肠肽的分泌来控制炎症,修复肠黏膜,调节胃肠动力,从而达到改善胃肠道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基于脑肠肽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胃肠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对于IBS-D患者的诊疗特别是内脏敏感性的调节治疗效果不够显著,且容易复发。目的 探讨安肠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屏障功能、炎性因子、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安肠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测试表(IBS-QO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PY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63,P<0.05)。治疗后观察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BS-QOL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D-乳酸、IFABP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血清NPY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 安肠汤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改善肠屏障功能,保护肠组织,减轻炎性反应,调控脑肠肽分泌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菌-脑-肠轴观察理肠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肠道菌群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机制。  方法  纳入66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 以2 ∶ 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44例和西药组22例, 中药组予理肠饮口服, 西药组予培菲康联合得舒特口服, 疗程均为4周, 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2组患者的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变化, 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检测血清脑肠肽指标[血清P物质(Substance P, SP)及5-羟色胺(Serotonin, 5-HT)]表达水平及肠道菌群的组成情况。  结果  ① 治疗2周、治疗4周, 2组IBS-SSS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1), 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 < 0.01);治疗4周后, 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 < 0.01), 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 < 0.01), 且中药组临床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 < 0.05, P < 0.01)。②治疗后, 2组患者血清SP含量均明显下降(P < 0.05), 中药组血清5-HT含量显著下降(P < 0.01),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α多样性分析提示, 治疗后2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不同程度下降(P < 0.05, P < 0.01), 西药组菌群多样性较前下降(P < 0.05), 而中药组较前无明显差异(P>0.05);PCoA分析提示2组微生物群落构成均发生明显改变(P < 0.05), 且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0.01)。其中, 中药组治疗后有显著优势的Biomarker为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Bacteroides_plebeius等; 西药组治疗后有显著优势的Biomarker为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菌群功能预测提示, 理肠饮治疗IBS-D的主要途径为糖代谢相关途径。④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中药复方理肠饮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安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结构、纠正菌群失衡状态、调控糖代谢相关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和胃肠系统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脑-肠轴学说的提出进一步加强了脑和胃肠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认识。近年来对脑-肠轴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胃肠道介导的脑-肠轴上行通路:神经、内分泌、免疫、脑肠肽、肠道菌群等对大脑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结合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