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275篇
内科学   29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24篇
综合类   433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13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管结石88例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88例胰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有关文献.结果88例病人均伴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者8例,糖尿病10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例.手术56例,其中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单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胰体尾加脾切除术6例,开腹取活检1例.术后死亡1例.未手术者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胰管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不愿手术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2岁,因腹部外伤在我院急症手术。术中见空肠上段两处破裂,胰腺挫裂伤,未见明显胰管断裂,行空肠修补,胰下置管引流术,术后自引流管处引流出胰液,最多每日1200ml,两次更换引流管,经禁食、静脉营养支持及善宁等肌注治疗无效,30天后给病人恢复饮食,半年后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但引流胰管液每日仍达700ml。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患梗阻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48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进行MRCP检查,34例(70.8%)行手术治疗,14例(29.2%)行非手术治疗。结果:48例患中45例(93.8%)可通过MRCP明确诊断,并经手术或临床证实;2例(4.1%)硬化性胆管炎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做出诊断;1例(2.1%)胆总管结石误诊为胆管癌。结论:MRCP对胆道疾患诊断具有无创性、高灵敏度、高准确率等优点,能为梗阻性黄疸患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牟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63-1163
胰管结石是近几年被人们认识的疾病,我院1998年8月~2002年6月共收治此病2例。现结合文献,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部分慢性胰腺炎病人可伴有胰管扩张,常需要胰管解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近报道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诊断性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及所发展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胆管引流术(ER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胰管引流术(ERPD)以及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EPBD)等治疗性ERCP已成为胰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首选方法,但ERCP术后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就ERCP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初步总结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 :自 1998年 3月以来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常规非手术监测治疗的同时 ,随机床旁行经内镜置放鼻胰管引流 14例。其中明确合并胆结石 8例。观察每天胰管引流量和入院后第 5天在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动脉氧分压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 ,并与第 1天比较 ,记录治疗结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 :经鼻胰管引流时间为 (7.3± 4 .0 )天 ,前 5天的胰液引流量分别为每天 (2 36 .4± 176 .6 )、(2 87.1± 16 4 .7)、(2 84 .6± 2 16 .4 )、(435 .0± 35 7.8)ml和 (377.8± 2 2 3.8)ml。入院后第 1天和第 5天的体温为 (38.2± 0 .6 )和 (37.2± 0 .8)℃ (P <0 .0 1)、心率为 (10 2 .3± 17.0 )和 (82 .9± 14 .5 )次 /min(P <0 .0 1) ,白细胞计数为 (14 .6± 4 .2 )和 (10 .1± 5 .4 )× 10 9/L(P <0 .0 5 ) ,血糖为 (10 .0± 4 .9)和 (8.6± 3.3)mmol/L(P >0 .0 5 ) ,血钙为 (2 .1± 0 .2 )和 (2 .2± 0 .2 )mmol/L(P >0 .0 5 ) 动脉氧分压为 (78.0± 16 .3)和 (113.0± 4 1.6 )mmHg(P <0 .0 1) ,血淀粉酶为 (6 95 .7± 4 4 5 .2 )和 (82 .6± 4 7.1)U/L(P <0 .0 1) ,尿淀粉酶为 (3174 .1± 2 5 4 2 .5 )和(2 86 .8± 2  相似文献   
8.
1 患者 ,女 ,38岁 ,主因反复发作上腹胀痛伴恶心 2年 ,加重 1天 ,于 2 0 0 2年 1月 1日 ,急诊在当地医院就诊 ,临床疑胰腺炎。当地B超检查诊为慢性胆囊炎 ,胰腺未见异常。血、尿淀粉酶正常。对症处理 ,症状不见好转 ,次日清晨来我院B超室要求检查。超声检查 :应用东芝SSH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胆道和胰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出血,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要特征。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治疗。由于很多疾病和病变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其病情急,变化快,随时可危及生命。临床工作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抢救,下面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多镜联合在胆胰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胰管疾病的三种最重要的微创手段,但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单用时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而且由于胆胰管疾病的复杂性,单靠一种方法往往很难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运用多镜联合治疗胆胰管疾病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