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平面曲线固有弧微分方程理论,利用切向角和曲率半径的固有弧微分方程形式和广义泛函理论,推导出了弧微分方程和笛卡尔坐标之间的变换方法,提出了涡旋型线的渐开特性条件。根据Taylor级数对等思想,建立了涡旋型线的广义泛函集成型线的统一形式,发展并完善了现有涡旋型线通用方程理论,并具体分析推导了4种典型的涡旋型线。突破了涡旋型线数学模型固有特性的限制,提出的表征涡旋型线本质特征的根本因素——涡旋型线的形函数统一形式,为涡旋压缩机型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T细胞受体(TCR)在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作重定向(reorientation)运动的机制模型.方法:基于经典流体力学环境中的双分子反应传能原理,提出了T细胞受体的涡旋驱动模型,利用免疫突触内耦合的受体或配体分子作为涡源驱动T细胞受体分子的募集.结果: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在强度及作用频率同时具备一定范围的涡旋连续驱动下,TCR重定向运动速度可达到实验测定的范围(0.04~0.1 μm/s).结论:本模型证明突触内受体/配体对耦合时通过将其结合自由能转化为细胞内外流体涡旋运动的机械能可能直接提供了TCR重定向运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左心室涡旋特性可被认为是心脏健康潜在的指示器,通过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计算心脏内涡旋特性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关键是要证明其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以便用于临床应用。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系统,搭建了一个人体血液循环仿真系统,通过聚乙烯醇(PVA)制作了左心室仿体,以便在受控条件下测试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计算心脏内涡旋特性的可行性。系统可以对仿体进行连续成像,通过调整扫描线密度、图像宽度、图像深度等参数,最快可以实现每秒钟上千帧的成像速度。实验过程中,在液体水池中打入超声造影微泡,开启脉动泵循环多个周期,对仿体进行实验采集。通过超声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可得到心脏内血液流动的速度分布,进一步可计算出心脏内涡旋的相关参数,包括能量损失(DI)、能量波动(EF)、涡旋相对强度(RS)、涡旋的波动(W)等。结果证明所构建的系统、仿体、相关算法是可行的,可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大鼠口服麻黄汤后血浆中总生物碱的测定,研究酸性染料比色法中涡旋法替代萃取法提取总生物碱的可行性。方法大鼠口服麻黄汤后,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总生物碱,对总生物碱的提取操作分别采用传统的萃取法和改进的涡旋法,并对2种方法所测得的大鼠口服麻黄汤后血浆中总生物碱量及其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萃取法和涡旋法所得到的麻黄碱质量浓度分别在4~40、4~80μg/m 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A=0.017 1 C+0.235 5(r=0.985 5)、A=0.006 8 C+0.010 2(r=0.996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63%(RSD=1.92%)、111.55%(RSD=0.26%);麻黄总生物碱的大鼠体内隔室模型均为单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Cmax、tmax、t1/2分别为5.30×105min·μg/m L、57.13μg/m L、37.20 min、6 403.78 min和1.94×106 min·μg/m L、663.20μg/m L、361.90 min、1 756.87 min,其中涡旋法提取总生物碱完全,Cmax、AUC分别为萃取法的11.61、3.66倍。结论涡旋法更为快速、准确、灵敏、简便、稳定和安全,重复性更好,对操作者伤害更小,可最大限度获得麻黄汤中的总生物碱,具有替代传统萃取法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可视量化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比格犬舒张期左心室血流的能量损耗变化。方法 分别对10只比格犬开胸模型基础和急性缺血状态行VFM检查,存图后导入血流向量标测软件分析获得等容舒张期(T1)、舒张早期(T2)、舒张早期快速充盈(T3)、舒张中期(T4)、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T5)、舒张晚期快速充盈期(T6)左心室整体和基底、中间、心尖水平能量损耗,以及涡旋面积、涡旋循环强度。定性观察并比较两种状态下结果。将缺血状态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与涡旋面积、循环强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缺血状态下舒张期各时相血流的运动方向相对不规则,出现典型的湍流及涡旋的波动,能量损耗的分布区域大且相对离散。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状态下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均增高,其中在T1、T4、T5、T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样,缺血状态左心室基底、中间水平能量损耗在T1、T4、T5、T6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缺血状态左心室心尖水平能量损耗在T1、T6上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在T4、T5、T6,缺血状态下涡旋面积及循环强度均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且其分别与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显著相关(r分别为0.61、0.71、0.55和0.79、0.83、0.65, 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诱导产生左心室血流湍流和异常的涡旋状态,导致舒张期流体能量损耗的增高,超声血流能量损耗参数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状态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产后乳腺疏通过程中给予电磁波涡旋磁疗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方法:采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足月产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均采用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产后乳腺进行疏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泌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较好者88例,无中重度乳房肿胀;对照组乳汁分泌较好者80例,中重度乳房肿胀9例。观察组的乳汁量及乳房胀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产后产妇易发生乳腺堵塞继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有着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其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码涡旋中央空调的特性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数码涡旋中央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将其与同类型空调系统做了相应的比较。并且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数码涡旋中央空调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洁 《现代保健》2014,(17):73-75
目的:探讨在产后乳腺疏通过程中给予电磁波涡旋磁疗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方法:采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足月产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均采用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产后乳腺进行疏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泌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较好者88例,无中重度乳房肿胀;对照组乳汁分泌较好者80例,中重度乳房肿胀9例。观察组的乳汁量及乳房胀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产后产妇易发生乳腺堵塞继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有着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其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舒张期血流流场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HCM 33例,对照组33例,计算等容舒张期、充盈早期、充盈期平均能量损耗,即IVR-EL-ave、E-EL-ave、A-EL-ave;充盈早期及左房充盈期循环强度E-cir、A-cir,涡旋面积E-vor-area、A-vor-area,比较两组各参数差异,分析E-EL-ave、A-EL-ave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HCM组E-EL-ave、E-vor-area、A-vor-area降低,A-EL-ave增加(P<0.05)。(2)HCM组11例(33%)患者出现“E-filling涡流环缺失”现象,与存在涡流环HCM患者相比,其A-EL-ave增加,LVEDVI减小(P<0.05)。(3)HCM组E-EL-ave与LVEDVI、E峰速率有独立相关性;A-EL-ave与A峰速率及A-cir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VFM相关参数可以反映HCM舒张期异常血流动力学情况,左室充盈期能量损耗变化与非生理性涡流及左室容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收缩期血流流场变化规律及机制,探讨能量效率(EE)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5例非梗阻性HCM患者(HCM组)、24例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H-LVH组)及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VFM技术获取各组等容收缩期及射血期平均能量损耗(IVC-EL、Ej-EL)、能量效率(IVC-EE、Ej-EE)、循环值(IVC-cir、Ej-cir)及涡旋面积(IVC-vor-area、Ej-vor-area),并分析各组左心室涡流运动模式;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间隔纵向应变(IVS-LS)及后侧壁纵向应变(PLW-LS);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j-EE的独立相关因素;分析Ej-EE与GLS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及H-LVH组GLS均减低,IVC-EL、Ej-EL、Ej-EE、SW均增加,HCM组IVC-vor-area、Ej-vor-area、IVS-LS均减低,HCM组IVC-EE及H-LVH组IVC-cir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