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细胞介导的独特型瘤苗的体外抗骨髓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介导的独特型瘤苗诱导骨髓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获取DC前体细胞,使用GM-CSF、IL-4与TNF-α诱导分化促成熟。加入MM患者的M蛋白F(ab′),片段(Id),诱导MM肿瘤特异性CT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培养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其表型特征,采用MTT法检测致敏DC促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患者CTL对自体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杀伤作用。结果 GM-CSF、IL-4和TNF-α配伍可有效地从MM患者外周血单陔细胞中诱导出大量成熟的功能性DC。MM患者自体血清Id冲击致敏的成熟DC能够显著地提高T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使幼稚T细胞活化成为肿瘤独特型CTL,各个剂量的CTLs均能够产牛针对自体MM细胞的抑制性杀伤反应。结论 在MM患者外周血中可获得典型的DC,使用负载了Id的DC疫苗能够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以DC为基础的疫苗可能在MM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45例骨髓增殖件疾病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率;并分析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145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患者JAK2蛋白、磷酸化JAK2蛋白及磷酸化STAT5蛋白表达;对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与突变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评价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本组病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骨髓纤维化(ET)、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IMF)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率分别为92%(64例中59例)、58%(43例中25例)和50%(38例中19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较PCR产物直接测序有更高的JAK2基因V617F检出率[PV84%(64例中53例)、MIF 44%(43例中19例)、ET 39%(38例中15例)].②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酸化JAK2及磷酸化STAT5蛋白表达较突变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③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发病平均年龄偏大;平均白细胞计数高于突变阴性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突变阴性患者;脾脏较突变阴性患者小;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PV、ET和IMF患者血栓性事什发生率分别为17%、32%和16%;而突变阴性PV、ET和IMF患者血栓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6%和5%.结论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有较高的JAK2基因V617F突变发生率,且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患者易发生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于凝血因子XIII(FXIII)抑制物作用于FXIII的具体结合表位,目前尚无报道。目的:用免疫动物方法制备针对FXIIIA亚单位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和活性进行鉴定。方法:用人工合成的FXIIIA亚单位多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应用Dot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并用抗体中和/尿素溶解实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活性;Westernblot方法检测2例获得性FXIII缺乏症患者的血浆FXIII水平,再应用Dotblot分析这2例患者血浆FXIII抑制物作用的抗原表位。结果与结论:Dotblot证实兔血清中已产生抗FXIII抗体,此抗体不仅可特异性与人FXIII及转氨酶活性位点多肽结合,且在体外可抑制人FXIII的活性;用此抗体可检测出获得性FXIII缺乏症患者的血浆FXIII缺乏,分析出转氨酶活性位点是病例2血浆FXIII抑制物的作用位点。证实动物免疫法可成功制备兔抗人FXIIIA亚单位转氨酶活性位点的多克隆抗体,此抗体可用于人FXIII的检测和抗原表位分析。  相似文献   
4.
背景:关于凝血因子XIII(FXIII)抑制物作用于FXIII的具体结合表位,目前尚无报道。 目的:用免疫动物方法制备针对FXIII A亚单位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和活性进行鉴定。 方法:用人工合成的FXIII A亚单位多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应用Dot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并用抗体中和/尿素溶解实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例获得性FXIII缺乏症患者的血浆FXIII水平,再应用Dot blot分析这2例患者血浆FXIII抑制物作用的抗原表位。 结果与结论:Dot blot证实兔血清中已产生抗FXIII抗体,此抗体不仅可特异性与人FXIII及转氨酶活性位点多肽结合,且在体外可抑制人FXIII的活性;用此抗体可检测出获得性FXIII缺乏症患者的血浆FXIII缺乏,分析出转氨酶活性位点是病例2血浆FXIII抑制物的作用位点。证实动物免疫法可成功制备兔抗人FXIII A亚单位转氨酶活性位点的多克隆抗体,此抗体可用于人FXIII的检测和抗原表位分析。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患者女,31岁,因反复皮下肌肉血肿、全身广泛皮肤瘀斑1年余于2005年11月29日入院。2004年8月患者手臂用力不当后出现左肩部大片瘀斑、肿胀、剧痛,就诊于重庆西南医院,给予激素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出院。2004年11月患者崴脚后出现右髋关节处刺痛,随后出现大片瘀斑,右  相似文献   
6.
病例摘要 患者,女,57岁,因反复发作肢体皮下血肿14年于2004年5月11日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患者于1990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皮下血肿,血肿逐渐增大,约拳头大小,肿胀,局部波动感明显,伴疼痛,数天后自行消退。此后多次无诱因于全身多个部位出现过大小不一的皮下淤斑或血肿,在外院经对症处理后消退。2004年5月患者因被小狗脚爪轻度抓伤后出现右肘关节处皮下血肿,并渐行性增大成水囊样,局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而急诊入院。既往有“二尖瓣脱垂”病史20年,1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清球蛋白增高,未重视。1987年接受双侧扁桃体摘除术,当时止血良好,无过度出血倾向。30年前顺产1女,无过度出血。月经规律,经量正常。否认异烟肼等药物摄入史,否认青霉素类药物的长期注射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出血病史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人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染色体异常特点,探讨细胞遗传学检测在我国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84例MDS确诊病例的骨髓细胞染色体异常,将患者的骨髓细胞遗传学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84例MDS患者中,存在骨髓细胞染色体异常者38例,占45.2%,其中+8、-7/7q-和20q-最常见,无单纯5q-者。具有预后良好染色体者55例,具有预后中等染色体者14例,具有预后不良染色体者15例。16例三系病态造血患者中染色体异常者10例(62.5%),其余68例患者中染色体异常者28例(41.2%),三系病态造血患者中染色体异常者比例似乎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6~24个月,84例患者中已死亡29例。预后良好染色体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高于预后不良染色体组(P<0.01)。结论:中国人种MDS患者中,+8、-7/7q-和20q-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单纯5q-罕见。细胞遗传学分析不仅应作为中国人种MDS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凝血因子XIII(FXIII)抑制物作用于FXIII的具体结合表位,目前尚无报道。目的:用免疫动物方法制备针对FXIIIA亚单位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和活性进行鉴定。方法:用人工合成的FXIIIA亚单位多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应用Dot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并用抗体中和/尿素溶解实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活性;Westernblot方法检测2例获得性FXIII缺乏症患者的血浆FXIII水平,再应用Dotblot分析这2例患者血浆FXIII抑制物作用的抗原表位。结果与结论:Dotblot证实兔血清中已产生抗FXIII抗体,此抗体不仅可特异性与人FXIII及转氨酶活性位点多肽结合,且在体外可抑制人FXIII的活性;用此抗体可检测出获得性FXIII缺乏症患者的血浆FXIII缺乏,分析出转氨酶活性位点是病例2血浆FXIII抑制物的作用位点。证实动物免疫法可成功制备兔抗人FXIIIA亚单位转氨酶活性位点的多克隆抗体,此抗体可用于人FXIII的检测和抗原表位分析。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于凝血因子XIII(FXIII)抑制物作用于FXIII的具体结合表位,目前尚无报道。 目的:用免疫动物方法制备针对FXIII A亚单位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和活性进行鉴定。 方法:用人工合成的FXIII A亚单位多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应用Dot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并用抗体中和/尿素溶解实验检测多克隆抗体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例获得性FXIII缺乏症患者的血浆FXIII水平,再应用Dot blot分析这2例患者血浆FXIII抑制物作用的抗原表位。 结果与结论:Dot blot证实兔血清中已产生抗FXIII抗体,此抗体不仅可特异性与人FXIII及转氨酶活性位点多肽结合,且在体外可抑制人FXIII的活性;用此抗体可检测出获得性FXIII缺乏症患者的血浆FXIII缺乏,分析出转氨酶活性位点是病例2血浆FXIII抑制物的作用位点。证实动物免疫法可成功制备兔抗人FXIII A亚单位转氨酶活性位点的多克隆抗体,此抗体可用于人FXIII的检测和抗原表位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是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诊断学是医学基础到医学实践的桥梁课程,诊断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密切相关。文章将岗位胜任力引入诊断学教学中,将胜任力转变为诊断学的教学培养目标。通过调整诊断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应用分小组练习、分组讨论、多媒体讲授、录像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CBL教学、PBL教学、SP与临床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方位考核等措施,诊断学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从而为实现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