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肝癌患者的术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肝癌患者的术后应用张一心尤其汪晓莺作者从1993年5月~1996年6月对我院15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中的12例进行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来自于我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 (LPS)对正常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表面分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 (n=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以 GM-CSF、IL-4联合诱生 DC,实验组在培养的第 2天加入LPS,正常对照组不加。于第 4、8天 FACS检测 DC表面分子 CD1a、CD14、CD83、CD80、HL A-DR的表达。同期检测 DC的增殖和刺激同种异体 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经 LPS刺激后 ,正常人 DC早期、晚期表面分子 CD1a、CD83、CD80表达增高 ,CD14表达降低 (P<0 .0 5 )。DC数量的增加及刺激同种异体 T细胞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GM-SF、IL-4和 L PS联合刺激能促进正常人 DC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Toll样受体4(TLR4)通过诱导Th17细胞分化参与RA疾病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采集22例RA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频率,脂多糖刺激PBMCs 2 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BMCs TLR4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收集上清液与CD4+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s)培养3d,RT-qPCR检测CBMCsIL-17 mRNA水平.ELISA检测上清液IL-17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Th17细胞频率[(0.53±0.14)%与(1.57±0.68)%]、TLR4 mRNA显著升高(P均<0.01);PBMCs经脂多糖刺激后,RA患者TLR4 mRNA升高3.5倍,而健康对照组下降到0.11倍;RA患者PBMCs产生的IL-6、TNF-α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RA患者PBMCs上清液诱导CD4+CBMCs IL-17 mRNA水平、IL-17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未经脂多糖刺激,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PBMCs的TLR4表达及对脂多糖的刺激的反应性增加,且具有较强的诱导Th17细胞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效的特异性CTL反应是机体清除HBV的关键,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特异性抗HBV免疫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的DC存在功能缺陷,可以影响Th1/Th2分化,进而使患者体内CTL反应不足[3-4],但是导致DC出现功能缺陷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状态及机制。方法:以直接荧光法进行表型分析、CCK8法测定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AnnexinV/FITC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的DCs,与正常人相比,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水平均较低;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低于正常人;DCs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DCs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HBV感染导致的DCs凋亡增多可能是引起DCs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孙强  汤伟  汪晓莺 《重庆医学》2012,41(7):658-66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9例CHB患者(CHB组)及1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及HBV标志物;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其血清ALT水平正相关(r=0.582,P<0.01),而与血清HBV DNA载量无明显相关(r=-0.213,P>0.05)。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CH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人早期B细胞因子3 (EBF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研究人EBF3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EBF3基因,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确证EBF3-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细胞周期.结果:成功获得全长人EBF3基因,经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真核表达质粒pEGFP/EBF3构建正确,将pEGFP /EBF3导入HepG2细胞24小时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核内.Western blot证实转染pEGFP/EBF3后24小时和48小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检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87 000的EBF3-EGFP融合蛋白.转染pEGFP/EBF3后48小时和72小时,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EGFP-N1转染细胞组,表明EBF3基因的导入可诱导细胞从G1期向G2期发展,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EBF3,pEGFP /EBF3转染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pEGFP-N1转染组,提示EBF3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0~2006年南通市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状况.[方法]对来自南通市的12 537例受检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抗HEV IgG和抗HEV IgM,分析该人群中血清HEV抗体阳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0~2003年南通市人群HEV感染率从20.03%逐步下降到4.85%,2003~2006年HEV感染率维持在4.40%左右的较低水平;不同年龄组人群中,15岁以下未成年人HEV感染率仅为1.39%,显著低于25~64岁成年人(平均为8.17%,P≤0.005);男女两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00~2006年南通市HEV感染率逐渐下降并维持于较低水平,HEV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男女感染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肥胖小鼠的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和免疫系统功能,探讨肥胖影响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对WNIN/Ob肥胖小鼠(突变型)和正常体重小鼠(野生型)接种4μg乙肝疫苗(3,4月),第二针接种7d后,流式细胞检测脾脏细胞中总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比例,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对刀豆球蛋白A(Co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增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浓度。脂多糖(LPS)刺激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浓度分别用ELISA和Griess法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小鼠脾脏中总T细胞和Th细胞比例下降(P<0.05)、血清抗-HBs降低(P<0.05)、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HBsAg的增殖率都降低(P<0.05)。腹腔巨噬细胞上清液中NO、TNF-α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小鼠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受损,导致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降低。  相似文献   
10.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小鼠不同培养时期的TIL和LAK细胞中穿孔蛋白(PFP)mRNA的表达,并用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处理检测PFP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TIL细胞的PFPMRNA表达在第14、21天时达高峰,28天时开始下降;而LAK细胞则在第67天时即达到较高水平,21天时开始下降,但TIL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AK。将同时期的TIL及TAK细胞进行体内外抗瘤活性测定,发现两者的PFPmRNA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