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核辐射侦检对于核武器袭击后及时评估核沾染范围、人员受照剂量以及及时开展救援至关重要.不同于城市核恐怖袭击,野战环境的特殊性,也为核辐射的侦检工作增加难度.综合考虑野战环境中山地、丛林、沙漠、暴雨等特殊自然环境的极度高温、湿热、风向多变的特点,以及炮火、雷区、毒气和小股敌人袭扰等战场环境特点,分析核辐射侦检时,个人辐射防护等级选择和使用,辐射侦检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依据,以及特殊环境下准确划定沾染边界,准确地为后续分类救治和洗消提供第一手数据,为野战环境下更高效、安全地进行核辐射侦检提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伤员应急医学救援是核安全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适应核能快速发展新形势带来的核防护新需求,提高核辐射损伤防治教学效果,提升受训学员实战能力,文章围绕核辐射损伤防治教学理论体系、特种技能平台、专用教学装备、训练方法手段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形成核辐射损伤理论教学新体系,自主研发特种教学训练器材,新建多个核辐射防治技能训练平台,创建“三位一体”综合训练模式,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防原医学实践课教学授课的顺利进行,海军军医大学舰船辐射医学防护教研室借助核应急医学救援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开展了基于虚拟仿真的防原医学线上小班实践教学活动,针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并与以往线下授课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基于虚拟仿真的防原医学线上实践教学能够克服现场实践教学无法开展的不足,有效满足实践教学需求。课程结束后通过与学员和主讲教员进行交流发现,基于虚拟仿真的线上实践教学比现场实践教学更能调动学员积极性,在切实提高了学员操作能力与协作能力的同时,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R环是由一个RNA:DNA杂交体和一条单链状态的DNA分子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R环的形成通常会对翻译和转录造成负面影响如阻碍复制叉的进行、影响DNA损伤修复、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引起细胞修复机制失效以及染色体重排等,从而导致多种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了引物酶-聚合酶PrimPol、Werner蛋白、长链非编码RNA等一系列调控R环形成的因子。本文综述了当前R环的检测方法和相关的疾病,并针对影响R环形成的因子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核事故重症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纳米药物是指晶体或载体粒径在1-100 nm范围内的药物颗粒,可以通过本身物理特性或者靶向载药系统改善药代动力学,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从而减轻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症状,为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就近年来纳米药物在放射性肺损伤治疗中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虾青素对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虾青素对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照射组、照射+虾青素组(25mg/kg),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以60Co γ射线单次16 Gy全胸照射,照射+虾青素组在照射前后每天1次灌胃各7d.照射后1、4、8、16周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进行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含量.结果 小鼠受照射后肺纤维化严重程度随照后时间延长而加重,用虾青素处理后可明显减轻小鼠肺纤维化严重程度,提高肺组织SOD活力(P<0.05或P<0.01)并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P<0.05或P<0.01);抑制小鼠肺组织Hyp和血清中TGF-β1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虾青素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虾青素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下调促纤维化因子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电离辐射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和辐射致免疫抑制的机制。方法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造血干细胞产生DC,给予0、10、20、30 Gyγ射线照射,并于照后24 h进行脂多糖(LPS)处理(1μg/ml)使之成熟。用Transwell法研究DC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和CCR7)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IL-10和PGE2)的分泌。结果大剂量γ射线对DC的表型无影响,却能抑制DC向CCL19的迁移,同时下调CCR7的表达,减少IL-6、IL-10和PGE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大剂量γ射线可以通过下调CCR7和诱导凋亡抑制DC的迁移,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导致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电离辐射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人员健康及放射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机体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反应的启动者和调控者,研究电离辐射对DC的影响不仅可以为辐射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提供依据,也可以通过改善照后DC的功能状态进行辐射防护研究,基于DC的癌症疫苗联合放射治疗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电离辐射对DC存活率、表型、抗原提呈功能和迁移能力、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这些辐射生物效应产生的分子机制,同时也探讨了DC疫苗结合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一些研究进展,旨在从免疫学的角度为辐射防护提供新的思路,也为改善受照人员免疫功能状态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核事故重症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其通过归巢至损伤部位并分化成受损组织、分泌细胞因子和免疫调节起到防护肺组织辐射损伤的作用。此外,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其不仅具有MSCs的主要特性,而且能够高效稳定表达或敲低某些目的基因,从而增强或降低间充质干细胞对各种生理刺激的敏感性,加强其在放射性肺损伤中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就近年来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细胞肺癌(SCLC)是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增殖速度快、早期转移及预后差的特点,5年生存率仅7.2%。DNA损伤应答(DDR)是机体在面对DNA损伤及复制应激时,通过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阻滞细胞周期来促进DNA损伤修复,避免未修复的DNA损伤诱导程序性死亡的过程。SCLC具有突变负荷高、基因组不稳定的特征,普遍存在p53及RB1功能失活,致使细胞周期G1/S检查点缺陷,因而更加依赖后续的S、G2/M检查点进行周期阻滞和DNA损伤修复以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及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因此,在基于致DNA损伤的放化疗应用背景下,抑制周期检查点以促进周期进程、增加DNA损伤及抑制DNA损伤修复成为SCLC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靶向DDR及其通路关键分子(PARP、ATR、CHK1/2、WEE1、ATM、Aurora A)抑制剂在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CLC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