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献血人群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及其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为血液筛查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694例无偿献血者血浆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血浆中HGV RNA,χ2检验比较不同献血人群HGV感染情况.结果 694例献血者共检出HGV RNA阳性15例(2.16%),93例部队献血者均未检出HGV RNA,164例街头献血者中HGV RNA阳性3例(1.83%),437例血站血小板献血者中HGV RNA阳性12例(2.75%).结论 部队献血者、街头献血者和血站血小板献血者3组献血人群的HGV感染率无差异,儿童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受血者等高危受血者有必要进行HGV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5Gy X射线辐照单采血小板后对其淋巴细胞的灭活能力及对单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中心2021年1~5月的健康无偿献血者20名,每人捐献单采血小板2袋,分为2组,分别用25Gy的X、γ射线辐照10 min;将上述辐照前后的单采血小板标本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培养后分析比较X射线、γ射线辐照灭活单采血小板内淋巴细胞的能力;检测单采血小板辐照前及辐照后1、3 d的CD41b、CD62p、血常规、pH值。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25Gy X射线、γ射线辐照后对淋巴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8.034±1.778)%与(97.882±1.915)%。25Gy X射线辐照单采血小板后,与γ射线辐照组相比,1、3 d的Plt、PDW、MPV、P-LCR、PCT、pH、CD41b和CD62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5Gy X射线辐照能有效灭活单采血小板内的淋巴细胞,其灭活效果与γ射线相当,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能达到95%以上,且对单采血小板的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肝组织HBVDNA定量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对HBV感染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抗病毒治疗急待寻找判定效果可靠的方法,HBVDNA检测,特别是血液和肝组织定量检测显得极春重要。不加选择对HBV感染作肝活检时留取小粒肝组织,同时采血作HBVDNA定量检查。急慢性HBV感染病例均示肝组织内HBVDNA检查明显高于血内检出率,同时肝组织HBV含量明显高于血液的含量。肝组织检测HBVDNA可以明显提高HBV感染诊断率,血内HBVDNA阴转时不能说明肝组织内亦已阴转,血内HBVDNA阴转不宜随即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电解质、血气、红细胞(RBC)变形性、一氧化氮(NO)含量影响库存血的运氧能力,为此分析不同保存时间这些指标的变化。方法电解质、血气和酸碱分析采用生化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RBC变形性检测采用激光衍射RBC变形仪;总NO(即NO2-+NO3-)检测采用硝酸还原酶的Griess方法。结果 K+水平从3 mmol/L增长到24 mmol/L(P<0.001),Na+水平从152 mmol/L下降到133 mmol/L(P<0.001),Cl-和Ca2+没有变化;pH值35 d时下降到6.449(P<0.001);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增高(P<0.05);RBC变形能力2周后下降(P<0.001);NO含量没有变化。结论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血液的电解质、血气、RBC变形性均发生变化;总NO含量没有变化,但此指标不能间接反映亚硝基血红蛋白(SNO-Hb)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血小板源细胞外囊泡(P-EV)的转录组学分析,进而研究胞外囊泡在血小板质量评价及输血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以二代测序检测P-EV的全转录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预测非编码基因的靶标及功能,实时PCR(RT-PCR)验证表达趋势.结果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P-EV变化的非编码RNA(ncRNA)进行测序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完全替代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患者输血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可行性,并制定化学发光法检测弱反应性标本的复查策略。方法首先采用CLIA试剂筛选出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 S:CO(absorbance signal of sample∶cutoff value,即样本吸光度值∶临界值)>0.30的血清样本,再采用2种ELISA试剂复查,最后以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reponema pallidum ha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对3种试剂均在临界值以上(S/CO≥0.80)或至少1种试剂临界值以上的标本进行确认。评估检测效果,制定复查策略。结果应用CLIA试剂从5 000份标本中筛查出梅毒特异性抗体S/CO>0.30的血清样本141份,经2种ELISA试剂复查后,CLIA检测结果S/CO≥0.5、ELISA检测结果≥0.8的阳性率为92.5%;3种试剂或至少1种试剂检测结果S/CO≥0.8的72份标本,经TPHA确认阳性58份,其中2份标本CLIA检测结果0.8>S/CO>0.60。结论 CLIA与ELISA方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存在一定不符合性;建议对CLIA检测结果 S/CO>0.50标本采用ELISA联合检测,对S/CO>0.60的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或TPHA法确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异体小鼠骨髓细胞在不同基因型辐照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规律和归巢特点.方法 分离萤火虫荧光素酶转基因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别输入γ射线辐照的C57BL/6J小鼠、CB6F1小鼠和BALB/c小鼠体内;在不同时间点,以活体成像仪观察供体骨髓细胞在受体内的动态分布和迁移规律.结果 供体骨髓细胞输注1h后,BALB/c小鼠肺脏中出现荧光且强度最强,与C57BL/6J小鼠和CB6F1小鼠肺脏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4 h后肺脏中荧光信号消失;48 h后在肺脏中又检测到荧光信号并逐渐增强.供体骨髓细胞输注4h后,各组小鼠均可在脾脏中检测到微弱荧光,C57BL/6J和CB6F1小鼠脾脏中荧光信号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1),而BALB/c小鼠和C57BL/6J、CB6F1小鼠脾脏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P=0.001);48 h后各组小鼠脾脏中荧光均有增强,BALB/c小鼠脾脏中的荧光信号强度显著强于C57BL/6J和CB6F1小鼠(P=0.000).供体骨髓细胞输注24 h后各组小鼠肠系膜中均可检测到较弱的荧光信号,48 h后肠系膜中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BALB/c小鼠肠系膜表达的荧光强度强于CB6F1、C57BL/6J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2 h后肠系膜的荧光强度继续增强,BALB/c小鼠肠系膜的荧光强度强于CB6F1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B6F1小鼠肠系膜的荧光强度强于C57BL/6J小鼠,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体骨髓细胞通过尾静脉输入基因型相合、半相合和全不相合辐照小鼠体内,细胞均首先分布到肺脏,然后依次向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迁移,最后定居于骨髓微环境后进行造血重建.异基因骨髓细胞输入基因型全不相合小鼠体内后,在脾脏和肠系膜中的分布要多于基因型相合和半相合的小鼠.  相似文献   
8.
免疫血液学作为输血医学的核心领域之一,以减少或避免供受者免疫反应,保证输血安全为要务.围绕新血型系统确立,分子诊断在免疫血液学应用、实验室质量保证等,对2020年免疫血液学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遏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是全社会责任.部队基层官兵作为社会中一员同样也是艾滋病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机采血小板预约和库存量的合理控制方法,以保证血小板的临床供应和减少不合理的过期报废。方法登陆医院LISS系统,运用Excel表格运算公式,统计住院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分析住院患者血型分布情况,结合患者病情,着重预约偏型的血型。结果库存控制后,血小板的过期报废率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的临床满足率也由库存控制前的90.82%升到95.30%。结论采用新的预约和库存管理方法后血小板的过期报废率明显降低,临床供应的及时性和满足率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