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外伤性截瘫 ,下肢创伤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 ,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 ower extremity deep venans thrombosis,DVT)的例数逐渐增多 ,此并发症的防治已备受关注 ,但国内相关报告较少。 1989年~ 1998年我科住院病人中发现 40例临床表现典型的 DVT,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9~ 77岁 ,平均 49.6岁 ;左侧 2 4例 ,右侧 16例 ;混合型12例 ,中央型 2 3例 ,周围型 5例。临床表现 ,中央型主要为突发性下肢肿胀 ,浅表静脉显露或曲张 ,股三角区压痛 …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9月-2004年9月,我们应用自拟非淋消炎汤联合抗生素治疗非淋性尿道炎(NGU)5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46例作对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韩氏医通》是明朝嘉靖时期的中医名作,作者为韩懋.虽然全书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短小精练,内容切合实际.其处方用药,别有新意.笔者每读该书则多有收获.现将其临床用药规律总结浅析如下,以供同道共参。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3年2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6—82岁,平均63岁;致伤原因:跌伤24例,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根据Evan分型方法,Ⅰ型29例,均为不稳定型;Ⅱ型3例。16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多,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脑  相似文献   
5.
1975~1992年间收治腘血管损伤12例,其中7例因肢体缺血坏死截肢,1例血管重建后皮肤、肌肉部分坏死,经治疗痊愈。认为,诊治失误是造成截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韩氏医通》由明朝嘉靖时期中医名作,虽然全书篇幅不多,但言简意赅,短小精练。内容切合实际。其处方用药,别有新意。笔者每读该书则多有收获。现将其临床用药规律总结浅析如下,以期同道共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我院外科近两年来应用国产GF—1型吻合器进行肠吻合的6例大肠肿瘤手术的初步体会,并介绍了吻合器的结构、操作方法,以及结直肠吻合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菌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细菌,人类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都是治疗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顶级抗菌药物,被列为限制使用的药物,要求合理使用.通过综合分析后认为利奈唑胺在某些方面稍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前干预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人,对照组39人。对照组采用复方亚甲蓝长效麻醉剂局部浸润治疗;治疗组用超前干预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术后第1、2、4、7天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及排尿情况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和排尿情况评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目结论 超前干预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改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越来越常见,骨折粉碎程度越来越复杂,对手术治疗也越来越有挑战性,对手术医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如果手术入路选择恰当,大多数髋臼骨折可以通过单纯的前方或后方入路获得满意治疗[1].但对于复杂骨盆髋臼骨折,单一切口往往达不到手术目的,此时就需要考虑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在以往的手术中,应用最多的就是传统髂腹股沟入路[2]和Kocher-Langenbeck入路(简称K-L入路)[3].随着时代的发展,改良的Stoppa入路[4]逐渐得到推广,并且应用逐渐增多.我科于2015年5月收治复杂骨盆髋臼骨折1例,成功完成了承德地区第1例多切口联合入路(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和K-L入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术后效果良好,未见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