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3篇
  免费   2177篇
  国内免费   1315篇
耳鼻咽喉   203篇
儿科学   401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1297篇
口腔科学   265篇
临床医学   2676篇
内科学   1772篇
皮肤病学   293篇
神经病学   489篇
特种医学   7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39篇
综合类   576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220篇
眼科学   213篇
药学   2509篇
  29篇
中国医学   2108篇
肿瘤学   960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751篇
  2021年   950篇
  2020年   863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830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1371篇
  2012年   1889篇
  2011年   2007篇
  2010年   1785篇
  2009年   1622篇
  2008年   1673篇
  2007年   1498篇
  2006年   1318篇
  2005年   1042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Near-infrared diffus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tomography (DCS/DCT) has recently emerged as a noninvasive measurement/imaging technology for tissue blood flow. In DCT studies, the high-dense collection of light temporal autocorrelation curves (g2(τ)) via fiber array are critical for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blood flow. Previously, the camera-based fiber array limits the field of view (FOV), precluding its applications on large-size human tissues. The line-shape fiber probe based on lens combination, which is predominantly used in current DCT studies, requires rotated-scanning over the surface of target tissue, substantially prolonging the measurement time and increasing the system instability. In this study, we design a noncontact optical probe for DCT based on collimating micro-lens fiber array, termed as FA-nc-DCT system. For each source/detector fiber, a single optical path was collimated by coupling with one micro-lens in the fiber array that is integrated in a square-shape base. Additionally, an 8×8 optical switch is used to share the hardware laser and detectors without spatial scanning. The FA-nc approach for the precise collection of g2(τ) curves was validated through a speed-varied phantom experiment and the human experiments of cuff occlusion, from which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blood flow index (BFI) was obtained. Furthermore, the flow anomaly in the phantom and the ischemic muscle in human were accurately reconstructed from the FA-nc-DCT system,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imaging framework based on the Nth-order linear algorithm that we recently created. Those outcomes demonstrated the great potential of FA-nc-DCT technology for fast and robust imaging of various diseases such as human breast cancers.  相似文献   
3.
4.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前列腺慢性炎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感染因子、尿液返流、代谢综合征、衰老过程和自身免疫应答在内的几种刺激,通过相应分子途径引起前列腺免疫细胞的组织定位和组成成分发生广泛改变,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调,之后引发的组织损伤和缓慢愈合,导致了BPH发生和进展。本文通过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慢性炎症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结果,前列腺免疫细胞在病理生理机制层面与前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抗炎药物对BPH-LUTS的干预作用,以其为BPH-LUTS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分析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且具备针对性的冲洗对策,为未来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5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参照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同时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疾病合并情况,将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初步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1例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80例,阳性率为17.7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各时点尿液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高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术前留置导尿管、多发肿瘤是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80例术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87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1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是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岛市2018年1例输入性恶性疟的死亡原因,为预防疟疾死亡病例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访谈接诊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患者病历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刘某,男,35岁,青岛市城阳区人,2018年3月19日到科特迪瓦务工,7月17日回国。25日患者到韩国办事,26日下午出现发冷、发热、出汗、头痛、浑身酸痛等症状,26—27日自服退烧药无好转,28日上午到韩国某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下午出现腹泻、呕吐症状,29日下午回国,14∶59到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精神萎靡,经询问患者有非洲出国史可能患疟疾,16∶30将患者转诊至疟疾治疗定点医院,17∶50到达青岛市传染病医院时患者呈深昏迷状态,医生考虑患者病情危重且该院正在改建无ICU病房,建议转至有抢救条件的综合医院抢救。19:40患者转入海慈医疗集团ICU病房,21∶00被确诊为恶性疟,因病情危重,患者于30日14∶15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输入性疟疾,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尽早明确诊断,尽早使用抗疟药治疗,是避免出现死亡病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八段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 gov、Pubmed、EMBASE、CENTRAL、Cochrane Library,查找出八段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7月1日。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最后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个RCT,共8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八段锦+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19,95% CI(2.42,7.26),P<0.000 01];八段锦+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颈部“米”字操比较,其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41,95% CI(1.56,7.46),P=0.002];八段锦+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90,95% CI(-1.97,-1.83),P<0.000 01]。[结论] 基于现有的研究,该系统评价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八段锦+常规治疗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VAS评分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与常规治疗+颈部“米”字操比较,八段锦+常规治疗在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及试验参照CONSORT标准和STRICTA声明进行RCT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柴芍四金汤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病例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柴芍四金汤,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次,3次/d,2组均连续药物治疗6月,观察术后2周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指标、术后半年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纳差)及术后6月、12月、18月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6月、12月及18月结石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在改善腹痛、腹胀、恶心、纳差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清Tbil、Dbil、ALP、GG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柴芍四金汤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且能改善胆总管结石引起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蒋巍  孙育民  李颖  王蓓  薛元媛  王骏 《心脏杂志》2015,27(2):249-250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四肢近端肌肉无力9个月,加剧1周"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肌肉无力,以近端肌力减退为主,主要表现为上楼梯费力,提重物困难,易疲劳,尚可参加工作,无发热、皮疹、肌痛、感觉异常等,无明显晨轻暮重的波动现象,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劳动耐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