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梅核气主要辨证分型及不同分型的用方规律。方法:查找古今文献,选出符合标准的医案,整理每个医案中梅核气的症状、治法及方药,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并分析。结果:梅核气的辨证分型包括痰气互结型、肝郁气滞型、肝郁化火型、气滞血瘀型、肝胃不和型、肝肾阴虚型、痰湿蕴结型、湿热互结型、正气虚弱型、肾阳亏虚型,并据此遣方用药。结论:梅核气病机复杂,并不局限于痰气互结,临床上如遇此病应辨证论治,方可起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分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适应症状群。[方法] 以电子住院记录为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将病例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通过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适应症状群相关指标,并将结果可视化为列线图。[结果] 红舌、滑脉对醒脑静疗效起正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好;神疲、面色萎黄、少苔对醒脑静疗效起负向影响,具备该特征的患者有效性较低。[结论] 明确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可以指导医师合理用药,利用真实世界医疗数据可以成为研究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明确胃肠积热证的内涵,促进胃肠积热证相关性疾病的诊疗和科学研究。[方法]查阅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胃肠积热证的研究文献,参考《伤寒论》阳明病热证的相关理论,按照胃肠积热证的含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诊断、相关性疾病5个方面汇总探析其内涵。[结果]胃肠积热证的含义是因无形热邪或有形热结而致的胃肠阳热偏盛的状态;其病因病机或是太阳病、少阳病失治误治转属阳明胃肠而致,或是饮食情志失调、素体胃肠热盛、外邪直中胃肠而致阳明胃肠本证;其临床表现以恶热、易汗出、口臭、口渴喜凉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等为主;其目前尚无客观、统一的辨证诊断标准;其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都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胃肠积热证是一种阳热偏盛的状态,其形成或源于阳明胃肠之本,或因太阳病、少阳病失治误治而致胃肠阳热偏盛,临床表现以里热实证为主并与临床多系统疾病的发生都有着重要的关系。目前胃肠积热证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对胃肠积热证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胃肠积热证诊断标准的研究,对提高临床多种疾病诊疗效果和促进中医科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儿童胃肠积热评价性量表。方法由专业人员采集了453例研究对象的临床信息,共包括38个症状及体征。采用5种方法进行条目筛选,包括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的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及因子分析法和项目反应理论。最终保留至少4种方法保留的条目,并结合专业知识形成量表。结果最终形成量表共有26个条目,包括面赤、唇红、咽红肿、舌红、舌苔黄、手足心热、脉数、脉滑、恶热、口臭、口鼻气热、口渴喜冷饮、食欲异常、腹痛、矢气臭、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便费力、大便臭、小便色黄、夜间汗出、夜卧不安、烦躁、鼻痂、易呼吸道感染和饮食不节则加重。其中11个条目为二分类变量,以有或无分级;15个条目为四分类变量,以频率或程度分级。结论形成了以胃肠积热为核心的评价量表,为胃肠积热与相关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梳理中医古籍,对疫病的中医病名进行探究,以发挥中医防治疫病的优势作用.方法:检索中医古籍,构建中医疫病病名数据库,对病名进行分类和总结,探究疫病命名规律.结果:共检索中医古籍文献1 156本,检索出有疫病记载的条目31 786个,涉及病名2 207个.以发病特点命名的689个,以临床特征命名的548个,以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观测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脂肪组织变化情况,及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的水平。方法 本研究选用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胃肠积热组、肺炎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进行造模。观察各组大鼠脂肪组织(附睾周脂肪、肩胛骨间脂肪、肾周脂肪)和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肺组织的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肩胛骨间脂肪的脂肪分数升高(P<0.05);与肺炎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附睾周和肩胛骨间脂肪的脂肪分数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脂肪组织病理可见明显的脂肪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大小不均,排列不整齐;与肺炎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的脂肪细胞也出现类似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附睾周脂肪TNF-α升高(P<0.05),肩胛骨间脂肪、肾周脂肪和肺中瘦素、TNF-α、TGF-β1升高(P&l...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对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精准控制的详细记载体现了滴定给药模式理念,尤其多应用在治疗急危重症的方剂中,同时通过明确其治疗目标而设计出即保证疗效又避免其毒副作用的给药途径。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原文中相关方剂的服用方法分析,归纳出其药物滴定方式主要通过控制剂量与频次(时间)两个变量的组合为给药方法,以汗、吐、下等法为途径实现其祛邪目标,结合用药后临床反馈评估是否达到疗效。这种滴定给药的精准控制模式的临床意义:(1)使不同病患对于中药处方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毒性)达到兼顾平衡;(2)将药效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平稳过渡,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中访谈法问题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认为需结合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访谈前要了解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而开场问题是建立访谈互信的基础。在设计主体问题时要紧扣研究目的,灵活运用开放型、封闭型、清晰型、具体型和抽象型问题,并针对不同研究对象设计不同的访谈问题,适当进行追问,解决实际需求。访谈结尾建议设置开放型问题,提前进行预访谈以及通过专家共识方法完善访谈清单。掌握访谈方法,将有效提高访谈效率和质量,使访谈获得具有足够广度和深度的研究资料,促进名医传承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谷晓红教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组方可能存在的药物靶标及相互作用,探索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谷晓红教授医案数据库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及新方组合;运用SPSS软件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TCMSP、String及KEGG数据库分析新方组合各药物靶标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关通路。结果:在筛选出的164首处方中,挖掘出2个核心药物组合和2首新方组合,总结出性味归经相近的6个高频药群,得到新方组合活性成分195个,相关药物靶标1 406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靶标31 312个,药物-疾病交集靶标1 385个,其中核心靶标300个。这些靶标构成的网络中共存在相互作用4 430项、相关通路25条(P<0.001),其中与呼吸系统关系最密切的是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新方组合核心靶标52个。结论:谷晓红教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辛凉透表、和胃化湿法为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等多靶标复杂通路的共同干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