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1.
197例新生儿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骨折常见原因、诊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新生儿骨折的临床资料,调查孕母情况、分娩情况、患儿一般情况、骨折诊疗及预后等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骨折原因下新生儿骨折部位构成的差异性、不同分娩方式及出生体质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的差异性。结果产伤性骨折193例,其中自然分娩165例,产钳助娩9例,臀位助娩5例,胎吸助娩2例,剖宫产12例;产伤性骨折患儿出生体质量14例<2.5kg,150例2.5~4kg,29例≥4kg;非产伤性骨折4例,其中代谢性骨病骨折3例;先天性成骨不全骨折1例。骨折好发部位前3位依次为锁骨(178例)、颅骨(10例)、股骨(5例),不同骨折原因下新生儿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57.87,P<0.001);不同分娩方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75.02,P<0.001);不同出生体质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36.48,P<0.001)。3例代谢性骨病骨折患儿胎龄均<31周,2例出生体质量<1 000g,1例<1 500g,骨折时日龄≥35d,肠外营养时间均≥33d,2例呼吸机撤离困难,2例血钙降低,3例血磷降低,1例碱性磷酸酶升高。结论新生儿骨折以产伤性骨折为主,骨折发生部位与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因素有关;代谢性骨病是非产伤性骨折的重要原因,与矿物质储备、出生后钙、磷及维生素D摄入等相关。预防上主要为提高助产技术,并注意早产儿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2.
吴勉华教授指出癌性疼痛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气机不畅是癌痛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根据病因病机,治以理气解郁、化痰祛瘀、抗癌解毒、益气健脾等,以缓解患者之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精确测量国人外翻膝骨性结构的三维形态,归纳外翻膝畸形的新分型。方法收集CT扫描的外翻膝容积性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外翻膝三维模型,研究外翻畸形的主要来源。结果 (1)股骨外侧髁的畸形是外翻膝的最常见畸形;但通常并非外翻膝的最严重畸形。(2)股骨外侧髁、股骨干骺端、胫骨干骺端都可能成为外翻畸形的主要来源。结论按照外翻膝的形态学特点提出了外翻膝的新分型,可在术前判断外侧副韧带的张力情况,有助于术中选择合适的软组织松解顺序,便于采用最适宜的术式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LUXOR)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 方法 选择采用LUXOR通道辅助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前及随访时的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3,6月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PLIF组(P<0.01)。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 结论 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背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腹水1号方对脾肾阳虚兼水瘀互结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尿钠的影响及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80例脾肾阳虚兼水瘀互结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腹水1号方,记录治疗前、治疗7 d和治疗14 d患者尿钠及血电解质变化;治疗前、治疗14 d后记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肾功能以及彩超腹水深度、尿量、体重,评价自拟腹水1号方对尿钠的影响及疗效。结果 ①治疗14 d后,对照组血钠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钾及24 h尿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4 d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TBIL、ALB、BUN、CRE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量均明显增加,体重、彩超腹水深度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水1号方能增加乙肝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兼水瘀互结证患者尿钠的排出,从而减轻患者水钠潴留,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后再脱位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治疗的DDH患儿(18月龄及以下)的资料,共88例103髋。根据髋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统计术后再脱位的发生情况,分为术后复位组和再脱位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DDH内收肌松解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后发生再脱位的危险因素。 结果:88例103髋中86例99髋成功施行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69髋一期闭合复位成功,9髋经二期复位石膏固定后至末次随访未再次脱位,最终78髋(78.8%)患儿闭合复位治疗有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闭合复位术前髋臼指数(AI)、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HDI)分级、术中屈髋角度、术中头臼间距与术后发生再脱位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I超过40.5°( OR=5.57, P<0.01),闭合复位术后屈髋角度小于80.5°(OR=4.93, P<0.01),头臼间距超过6.95?mm (OR=8.42, P<0.01)是术后发生再脱位的危险因素。术前AI超过40.5°、屈髋角度小于80.5°、头臼间距超过 6.95?mm联合IHDI分级预测术后再脱位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和0.87。结论:DDH患儿术前AI超过40.5°,术中屈髋角度小于80.5°和头臼间距超过6.95?mm是术后再脱位的危险因素,联合IHDI 分级对术后再脱位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LUXOR)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LUXOR通道辅助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前及随访时的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3,6月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PLIF组(P<0.01)。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背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