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再评价舒泌通胶囊治疗湿热瘀滞证型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872例CP患者,在其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舒泌通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治疗后NIH-CPSI总分及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98.9%,单项证候总有效率在79.5%~97.6%之间。结论:舒泌通胶囊可显著改善CP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遗精病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叶天士医学全书·临证指南医案·卷三》中遗精病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遗精病的高频药物为地黄、芡实、茯神、五味子、党参、茯苓、龙骨、远志、湖莲、山药等,多属补虚药和收涩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涩,归经多属肾经、脾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地黄—芡实、芡实—湖莲、芡实—五味子、五味子—湖莲、茯神—地黄、地黄-芡实-湖莲、五味子-湖莲-地黄等。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叶氏治疗遗精病以益肾填精、收敛固涩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宁心安神、养阴生津、清热利湿等,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付祥  薛韵  周丽  黄子彦  白强民  张春和 《河南中医》2019,39(11):1703-170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疮疡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卷八》中疮疡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UCINET及NetDraw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疮疡的高频药物为牡丹皮、甘草、当归、人参、茯苓、夏枯草、连翘、金银花、栀子、生地黄、郁金、白芍、香附、水牛角、赤芍,多属清热药和补虚药,药性多寒,药味多苦、甘、辛,归经多属心、肝、脾、肺。结论:叶天士治疗疮疡以消散为主,兼以调和营卫、理气解郁、补益脾气、养血生肌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淋浊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选用《临证指南医案》淋浊篇使用中药,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淋浊病的常用中药18味,多属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性味苦寒甘平,归经多入肾心肝脾胃。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配伍,如茯苓-地黄、茯苓-萆薢、地黄-牡丹皮、黄柏-知母等。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叶氏治疗淋浊病以分利湿热为主,兼以利尿通淋、健脾渗湿、活血祛瘀、滋阴补肾、温中补虚,立法全面,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及男科的常见病之一,常引起排尿异常、慢性疼痛、性功能减退等多种临床症状,在中医文献中无明确病名记载,多将其归属"阴痛"、"精浊"、"淋浊"、"白淫"、"尿浊"的范畴。张春和教授根据黄元御的"血瘀"理论,认为本病以肾虚水寒、脾虚湿盛为本,肝经郁热、血瘀凝滞为标。故运用黄氏破瘀汤加减辨治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以健脾利湿、温肾化气、疏肝清热、活血通络为法。  相似文献   
6.
逆行射精是男性常见疾病之一,常常引起男性不育,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未记载相关病名,多将其归属"不育""无子""精闭"的范畴。张春和教授认为,肺气郁闭,气机逆乱致膀胱气化失司,精关开阖失度,精道不通畅,使精液倒流入膀胱,这是逆行射精不可忽视的病机之一。故提出"提壶揭盖"法辨治逆行射精,在临证上以宣肺开郁,通利精窍为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体质及证候学规律。方法 选定本院男科门诊及住院部中680例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年龄分布在45~70岁之间,对每位患者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及症状评分,对诊断伴有前列腺炎的患者均纳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中医证候学及体质问卷调查。全部结束调查后,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对象的证候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82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实性体质居多,其中血瘀质最多(47.12%);中医证型以肾虚夹杂血瘀最常见271例(70.94%)。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瘀血体质较多,单纯证型较少,虚实夹杂较多,以肾虚血瘀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泌通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舒泌通胶囊治疗,每次4粒,日3次;对照组应用癃闭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2组均连续用药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 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体积,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70例),其中显效率为27.5%;对照组总有效为77.5%(31例),其中显效率为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I-PSS、QoL、Q 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而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单项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单项证候总有效率为87.5%。经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BPH患者I-PSS、QoL、Q max,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疗效较佳,在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和减小前列腺体积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软坚散结功效的舒泌通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显著改善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为BPH临床治疗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
肝肾同源理论是中医认知疾病和诊治疾病的重要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方面常常运用此理论,张春和教授基于"肝肾同源"理论运用"补肾、疏肝、活血法"辨治前列腺增生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前列腺增生症与肝肾、精血的相关性作为切入点,综合施治。根据其所入经络及男性性腺所属经络的相关性,临床常选用复元活血汤合缩泉丸加黄芪、菟丝子等,既能补肾益气、疏肝活血,又能助力膀胱气化的药物治疗,复元活血汤在临床中为主治瘀阻气滞,瘀血结于胁肋的基础方,缩泉丸在临床中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的基础方。张教授用此二方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华医方》皮肤溃疡内服方药规律,为临床皮肤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数据挖掘处理方法,统计《中华医方》皮肤溃疡内服方药,根据药物类别、功效、药性、药味及归经录入数据库,运用Ex-cel、Weka 3.8、UCINET与NetDraw、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溃疡内服方剂26首,用药77味,常用黄芪、甘草、人参等13味药,大多性味甘温、甘平、辛温、苦温,以补虚药为主,主归脾肺心三经,肝肾胃经次之。根据高频中药的关联分析,得到药对如人参-黄芪、当归-黄芪、白术-茯苓等,发现核心药组有“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茯苓、川芎、白术、白芍、肉桂”,“黄芪、甘草、人参、当归、川芎、桔梗、防风、白芷、肉桂”。结论:《中华医方》中皮肤溃疡内服方的基础多为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异功散等,重视补法治疗皮肤溃疡,强调补益气血、健运脾胃;灵活使用活血通络、燥湿化浊、清热解毒之法,通补并施,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