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中风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严格的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中风的临床试验,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利用RevMan4.1进行Meta-分析;对不同纳入标准的结果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对中风病分脑出血和脑梗死两个亚组进行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总有效例数)的效应值(复方丹参组与其他治疗组疗效的比)OR=0.60,95%可信区间[0.50,0.72];未发现不良反应;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现有的证据不足以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脑中风有较明确的治疗疗效,应进行严格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脑脉Ⅱ号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脉Ⅱ号胶囊对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高血压性脑出血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血急性期病上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脑脉Ⅱ号胶囊,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对患的生活能力状态(ADL),随访3个月,治疗组恢复到良好33例,病残9例,对照组分别为23例和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提示脑脉Ⅱ号胶囊治疗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减轻病残程序,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脉2号胶囊对脑出血颅内血肿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脉2号胶囊对肝阳化风证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将7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脑脉2号胶囊,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8天后治疗组颅内血肿完全吸收27例(72.9%),部分吸收10例(27.1%),对照组完全吸收16例(43.2%),部分吸收21例(56.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总有  相似文献   
4.
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通过观察中风患者 14 18例的发病过程 ,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的规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急性期血瘀证 5 37例 (73 9% ) ,痰证 5 14例 (70 7% ) ,痰瘀并见 4 83例 (6 6 4 % ) ;恢复期血瘀证 343例 (82 6 % ) ,痰证32 3例 (77 8% ) ,痰瘀并见 2 85例 (6 8 7% ) ;后遗症期血瘀证 2 0 5例 (74 3% ) ,痰证 178例 (6 4 5 % ) ,痰瘀并见 16 9例 (6 1 2 % )。结论 :认为血瘀证和痰证在中风患者证候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中风病的两大主要病理因素 ;瘀血证和痰证常相兼为患 ,痰瘀互结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 ,并贯穿疾病的始终。这一结论为临床确立痰瘀同治的基本治疗大法 ,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判断脑梗死灶大小,确定血管分布区域和脑梗死类型,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而CT,MRI在起病6~24h内尚不能清楚显示梗死灶,使临床医生缺乏早期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和血管闭塞部位的客观依据。英国Bamford等提出的OCSP分型就是在不依赖于辅助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分型方法,在欧洲和日本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对OCSP分型法的认识与应用尚处起步阶段。为此,笔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肯定通腑醒神液治疗脑出血昏迷疗效的基础上 ,评价直肠滴注该药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将符合受试标准的病例在基础治疗上 ,治疗组给予通腑醒神液直肠滴注 ,对照组给予胃管鼻饲通腑醒神胶囊 ,疗程 7天 ;评价患者神志转清时间、昏迷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基线基本一致。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意识转清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疗程后昏迷评分 ,治疗组分值提高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治疗后 1 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比较 ,治疗组总显效为 5 4 .84 % ,总有效率为 80 .6 5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初步表明通腑醒神液直肠滴注较经胃给药 ,能尽快促使神志清醒 ,减轻昏迷的程度。提示通腑法直肠用药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神昏的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在28d、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NF)、愈显率的比较,在14、21、28d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后28d及3个月后随访,NF评分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28d后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4、21d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8d,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NF评分、提高随访愈显率。  相似文献   
9.
许浩游  杜宝新  任展能 《广东医学》2012,(21):3239-324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6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4),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抗氧自由基及中医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采用UMSAR量表进行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UMSAR量表评分明显好转(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史评分中的行走、直立症状、排尿功能、肠道功能以及运动功能评分中的从坐位坐起、身体摇晃等指标评分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对多系统萎缩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对患者的行走、直立症状、排尿功能、肠道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火郁一词出自《素问》,是用以描述病机的名词,指火热或火毒郁于里或郁于局部,不能发散,因而不能解除的病证,除局部火毒内郁证外,后世"寒包火"也属火郁证范畴。临床辨治火郁证,要根据火郁在气在血之分,采用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