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脑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系脑内分布最为广泛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1、4],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一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新生血管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脑内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均呈现高表达,与缺血后脑组织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探讨中药复方脑脉康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2.
3.
Glomerulonephritis,an importantcause of renal failure,is an immunologicdisease.Allergic reaction and blood coagu-lation abnormality play the main roles in itspathogenesis.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areoften effective in clinical therapy.Therefore,to explore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 and mech-anism in laboratory is signifieant.In general.  相似文献   
4.
背景:组织缺血初期,机体通过代偿性调节与修复,实现血管的新生,使组织供血得以维持,在此代偿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组织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特点及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11在东直门医院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4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对照组、造模后4 h、3 d、1周、2周及4周组。 方法:将模型组大鼠用100 g/L水合氯醛麻醉后行左侧股总动脉结扎离断术制作下肢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4 h、3 d、1周、2周及4周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同时分离大鼠左小腿腓肠肌组织。对照组大鼠麻醉后直接取材。 主要观察指标: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ELA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结果: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缺血后4 h即开始增多,3 d时达到高峰,3 d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逐渐减少,至缺血2周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最少,2周后缓慢回升,至缺血4周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接近正常组织。缺血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立即下降,缺血后即刻至缺血4 h下降幅度最大,缺血4 h~1周下降幅度减少;缺血1~4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少量增加,至缺血4周时仍显著低于正常组(P < 0.01)。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至缺血4 h迅速下降,缺血1周降至最低点,1周后缓慢升高的趋势。 结论:大鼠后肢缺血后,缺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即呈现血清水平低,局部组织水平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脑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急性期神经元损伤以坏死为主,凋亡为辅,坏死一般位于缺血核心区,而凋亡多位于周边半暗区,且与梗塞灶的进一步扩大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缺血再灌损伤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其本质就是凋亡[1].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及bcl-2表达的变化,探讨脑脉康抑制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下肢缺血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组织缺血初期,机体通过代偿性调节与修复,实现血管的新生,使组织供血得以维持,在此代偿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组织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特点及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11在东直门医院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将4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对照组、造模后4h、3d、1周、2周及4周组.方法:将模型组大鼠用100g/L水合氯醛麻醉后行左侧股总动脉结扎离断术制作下肢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4h、3d、1周、2周及4周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5mL,3 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同时分离大鼠左小腿腓肠肌组织.对照组大鼠麻醉后直接取材.主要观察指标: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ELA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结果: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缺血后4h即开始增多,3d时达到高峰,3d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逐渐减少,至缺血2周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最少,2周后缓慢回升,至缺血4周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接近正常组织.缺血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立即下降,缺血后即刻至缺血4h下降幅度最大,缺血4h~1周下降幅度减少:缺血1~4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少量增加,至缺血4周时仍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至缺血4h迅速下降,缺血1周降至最低点,1周后缓慢升高的趋势.结论:大鼠后肢缺血后,缺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即呈现血清水平低,局部组织水平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探讨脑脉康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脑脉康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脑缺血3 h及再灌注7、24、96和168 h的BDNF、bFGF蛋白分布、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凋亡细胞分布与时相关系以及脑脉康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3 h、再灌注7 h半暗区皮质及新纹状体区BDNF、bFGF表达即明显升高,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缺血侧海马CA1~CA3区及丘脑则于再灌注96 h达到高峰.缺血侧半暗区神经元凋亡于24~96 h达到高峰;海马CA1~CA3区及丘脑、纹状体区于再灌注168 h仍有相当数量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于再灌注24~168 h BDNF、bFGF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凋亡细胞数则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bFGF的表达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状态的恢复,对脑缺血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脑脉康可能通过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DNF、bFGF表达,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参、三七提取物对Ras相关信号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信号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Ras及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人参和三七提取物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生成信号通路(VEGFR-2-Ras-MAPK)上的作用靶点。方法通过逐级信号阻断的方法,首先加入半数抑制量(IC50)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SU5416,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下游信号蛋白Ras、MAPK的表达,其次再加入IC50的Ras抑制剂FPP,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下游蛋白MAPK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加入SU5416后Ras、MAPK的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加入FPP后MAPK的表达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U5416组比较,SU5416加中药组下游信号蛋白Ras、MAPK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FPP组比较,FPP加中药组下游信号蛋白MAPK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人参和三七提取物对HUVEC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分别促进VEGFR-2、Ras、MAPK这三个关键信号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