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89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经皮冠脉介入性治疗有了充足的临床试验证据,对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依据正在进行,现就氯吡格雷全面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9例AVB的希氏束电图(HBE)。经皮穿刺股静脉将三极导管送至心脏希氏束部位,记录HBE。一度AVB5例,其中4例阻滞于房室结内,1例在希氏束内;二度AVB4例,3例阻滞于房室结,1例在希浦系;三度AVB10例,5例阻滞于房室结内,4例在希氏束,1例在希浦系。HBE能确定房室传导的阻滞部位,对指导安装起搏器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I)血清水平的变化及ACEI对STNF-RI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了CHF患者62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STNF-RI水平。并观察心功能Ⅲ级以上CHF患者用苯那普利治疗1个月后的STNF-RI血清水平。结果:STNF-RI在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首发AMI患者进行血浆NT proBNP水平测定,经平均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6个月时病死率、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与血浆NT 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AMI后急性期血浆NT proBNP水平明显升高,AMI组血浆NT 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浆NT proBNP水平的升高AMI患者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浆NT proBNP水平独立于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6个月病死率(r=0.943?7, P<0.01)和MACE发生率(r=0.607?2, P<0.01)。结论:AMI 患者血浆NT proBNP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尼索地平缓释胶囊对高血压及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76例 1级和 2级高血压并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尼索地平组 (40例 )和硝苯地平组 (36例 ) ,分别给予尼索地平缓释胶囊 10~ 2 0mg ,与硝苯地平控释片 30~ 6 0mg ,均po ,qd× 6wk。结果 :尼索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92 % ,硝苯地平组为 94 %。 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治疗后 2 4h、日间及夜间平均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尼索地平组治疗后SBP ,DBP的谷/峰比值 (T/P)分别为6 0 .5 %及 5 1.2 % ,硝苯地平组为 6 3.8%及 5 4.8%(P >0 .0 5 )。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耗量及心电图蹬车运动负荷试验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索地平缓释胶囊能有效降压 ,改善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症状和运动能力 ,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ACS7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和陈旧心肌梗死(OMI)60例(非ACS组)、冠脉正常者55例(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IL-18和MMP-1,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CS组血浆炎性因子IL-18、MMP-1和hs-CRP高于非ACS组和对照组(P<0.05);ACS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1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发生率高于非ACS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①IL-18、hs-CRP是老年ACS的独立危险因素;②IL-18、MMP-1和hs-CRP升高并心脏功能异常的老年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冠脉粥样斑块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3岁。反复发作心慌、头晕、晕厥3a,加重2个月,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受惊吓及月经期发作。与体位无明显关系。每次发作持续30-40s后自行缓解,发作前感心慌,发作时四肢抽搐,无双眼上翻、唇舌咬伤及大小便失禁。发作过后感头痛及短暂视物不清。无胸痛。曾在当地医院以“癫痫”治疗(具体措施不详),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股动脉超声预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n=203)和不伴糖尿病患者(n=251)的股动脉超声结果显示:(1)冠心病伴糖尿病者股动脉内径和阻力增大;(2)该组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因此,股动脉超声指标可能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缬沙坦干预的反应。方法 :选择CHF患者 80例 (CHF组 )和健康体检者 4 0例 (对照组 )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浓度 ;然后将CHF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缬沙坦组各 4 0例 ,1个月后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CHF组 3种细胞因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HF越重 ,细胞因子的浓度越高 (P <0 .0 1) ;不同病种所致同级CHF的细胞因子浓度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缬沙坦能改善心功能 ,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 (P <0 .0 1)。结论 :细胞因子在重度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基础病无关 ;缬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 ,也降低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诊断左室肥大(LVH)新的心电图指标。方法以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LVM)及重量指数(LVMI)为对照,其诊断LVH的标准为>125g/m2(男),120g/m2(女),对100例正常健康人及111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对12导联QRS总振幅(∑QRS)、V1~V3导联的S波之和(∑SV1~V3)、Ⅰ、Ⅱ、aVL导联的R波之和(∑RⅠ、Ⅱ、aVL)及后两者之和(Z表示),分别进行了测定。寻找新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以及以此标准为依据,诊断LVH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正常组中,∑QRS、∑SV1~V3、∑RⅠ、Ⅱ、aVL及Z值正常范围分别为77~175,11~38,5~23及22~54mm,以大于这些指标的正常值上限为标准,其诊断LVH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传统指标明显提高,其中Z值>54mm灵敏度最高(86.54%),准确率最高(90.09%),而特异度仍保持在93.22%。结论LVH新的心电图指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Z>54mm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