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  张家金 《中医药信息》2009,26(6):100-10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5-2008年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39例,膝关节局部中药药液热蒸汽熏洗,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用毛巾浸湿药液擦洗,熏洗30m in.次-1,每天1次。针刺膝眼等穴,每天1次。两者配合,2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39例中,治愈30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76.9%,有效率为100%。本组病例经3-12个月的随访,复发3例,复发率7.6%。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围术期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将有手术指征的58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按照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14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Ⅴ型7例。合并内科基础疾病40例,占68.97%,其中25例合并1种内科疾病(循环系统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泌尿系统疾病5例,消化系统疾病3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15例并存2种或2种以上内科基础疾病。结果本组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32个月。住院期间无1例死亡,其中22例出现近远期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深静脉血栓2例,精神异常5例,髋内翻4例,内固定意外5例。术后6个月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4例,较好3例,良6例,差5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合并内科基础疾病的手术治疗存在风险性,医生术前应对内科基础疾病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术中减轻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骨水泥的灌注量与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对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62例 OVCF 患者按常规行 PKP ,术中注射骨水泥PMMA 。术后将手术椎体做 CT 平扫并分区,将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不同等级骨水泥分布情况及灌注量的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后凸 Cobb 角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2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0.5±5.3)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 VAS 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各等级间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大于5 mL 的病例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有3例、6例出现邻椎骨折。骨水泥灌注量小于3 mL 的病例术后12个月有2例出现手术椎再骨折。术后6个月、12个月骨水泥分布优差等级之间的手术椎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椎体继发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骨水泥分布不同等级间疼痛、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OVCF ,按常规操作不同灌注量与分布均有良好的超早期(3个月内)疗效,但骨水泥灌注量适中,分布越均匀、越对称,可能早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次关节置换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多态性与术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四川省岳池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初次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情况分为PJI组和非PJI组,各4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法分析不同患者GCSF基因rs3917924位点携带基因型情况,调查并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部位和术前窦道情况;统计所有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外周血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显示PJI组和非PJI组GCSF基因rs3917924位点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JI组GCSF基因rs3917924位点携带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PJI组(P<0.05); PJI组携带TT基因型患者和携带CC/CT型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组外周血CRP、ESR水平高于CC/CT组(P<0.05)。结论 GCSF基因rs3917924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观察组)采取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了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缓解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脊髓压迫,大大促进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于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外踝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予石膏固定,常规用药以抗炎镇痛消肿,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组于拆除石膏后增加中药熏蒸治疗,每日1次,连续4周。于拆石膏前和拆石膏后1d、3d、7d、1个月、3个月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疼痛情况,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使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于拆石膏后1d、3d、7d、1个月、3个月时对患者关节肿胀程度进行评分,记录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前和拆石膏后1个月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及组内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拆石膏后7d、1个月、3个月时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术前(P<0.05)。拆石膏后7d、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拆石膏后1d时以及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拆石膏后1个月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本组术前(P<0.05)。结论:于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外踝后踝骨折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感和肿胀度,降低机体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透明质酸和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梁平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5.0mg;对照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25.0mg。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半年后.随访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4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和曲安奈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相当,但是透明质酸的远期疗效更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维斯第(VSD)引流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重庆市梁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使用VSD引流治疗的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患者1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VSD引流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拆除VSD引流时,可见伤口内有大量肉芽生长,伤口创面无分泌物,闭合伤口后伤口愈合,痊愈出院。出院后经12~1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结论 VSD引流技术用于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患者,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96.67%76.67%)及疼痛评分两项内容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的住院时间为观察指标,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长于中青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例老年患者易有术后疼痛、阑尾周围脓肿、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的并发症,46例中青年患者易出现术后疼痛及其阑尾穿孔而导致的腹膜炎。结论不同年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治结果不同,医生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尤其是老年患者病症正确处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