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以地机为主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地机穴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两组均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疗程结束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地机穴为主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促孕方口服,治疗组予辨证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妊娠情况、月经症状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共64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2治疗组、对照组妊娠率分别为46.88%和34.38%;两组妊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月经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5.00%;组间月经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程结束后,两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针刺治疗不孕症与中药疗效相当,但治愈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刺治疗对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5例(4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20只眼)和对照组18例(20只眼),2组手术前后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d至术后20d接受针刺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第1d、7d、21d、30d干眼相关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SC)变化情况。结果:(1)干眼相关症状评分:治疗组术后1d、7d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1d、7d、21d高于术前。组间比较,第7d、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IT: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与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术后1d、7d、21d、30d时高于对照组。(3)BUT:治疗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7d较术前缩短。组间比较,术后7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0d有显著性差异。(4)FSC:治疗组术前与术后Id差异非常显著,对照组术后各观察期FSC始终高于术前。组间比较,术后7d、21d、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术可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及眼表,围手术期针刺治疗可行,可有效缓解术后泪膜及眼表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关节炎是一系列以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因炎症、感染、创伤、退化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近年来关节炎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临床上代表性关节炎有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以强直性脊柱炎为典型)、痛风、骨关节炎等。近年来的研究逐渐重视这些疾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研究,包括白介素(IL)家族系列中多种炎性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最新研究发现针灸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参与相关炎性因子的致病途径,并通过调控此类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改善炎症反应,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关节炎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穴八针"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临床观察、随访,治疗组予"四穴(足三里、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八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瘤体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0%和4.1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瘤体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体征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症状体征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穴八针"针刺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缩小瘤体。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后尿潴留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王××,男,61岁,本院病理科医生。1997年1月27日做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尿潴留。患者少气懒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头晕恶心、全身乏力。临床检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相似文献   
8.
腕踝针与体针治疗面肌痉挛66例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针灸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临床取穴多以体针为主,笔者自1990年以来,随机分组采用腕踝针与体针治疗面肌痉挛66例,结果表明腕踝针组疗效满意,现报过如下: 一般资料 6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不分轻重,随机分为两组,男26例,女40例。其中眼周痉挛者20例,口周痉挛者25例,面颊部痉挛者21例。年龄18到67岁不等,病程从2天到20年不等。 治对方法 1、体针组 主穴:下关、合谷、足三里。配穴:阳白、太阳、四白(眼周痉挛);地仓、迎香(口周痉挛);颧、颊车(面肌痉挛)。以上均为患侧穴位。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的条文26条,而明确记载的具体针刺穴位仅有7个,分别是风池、风府、大椎、肺俞、肝俞、期门、关元,其中明确指出针刺的只有6个。这些穴位全部是特定穴,仲景重用特定穴,选穴少而精,治疗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
内脏高敏感是目前公认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临床上会导致非糜烂性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1]和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生发展过程复杂,包括外周和中枢多个因素的作用,临床尚缺乏能够直接抑制内脏痛觉的药物[2],而针灸对此确有显著疗效[3].针灸作为中医界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影响肥大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对内脏高敏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4].有研究表明,影响内脏高敏感发生发展的因素中有两个关键因素是外周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ortisol Release Factor,CRF)和肥大细胞[5,6].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机体的免疫细胞参与众多生理病理过程,在内脏高敏感的发生方面,MC可能是内脏和神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中间媒介[7].现就肥大细胞在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及针灸治疗中的作用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