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五加皮抗肿瘤作用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五加皮提取物在体内外的抗肿瘤细胞作用,为五加皮抗肿瘤新药开发、研制提供依据。经皮下注射肿瘤细胞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给药检测五加皮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用^3H—TdR掺入法测定了肿瘤细胞增殖反应;用凝胶层析法初步分离、纯化了五加皮抗肿瘤成分。结果:五加皮提取物对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1),而且有较好的量效关系。五加皮提取物经口投入荷瘤小鼠后,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小鼠好,肿瘤生长较慢,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经凝胶层析分析,分离得到一种对肿瘤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的蛋白质成分,分子量为64kda。结论:中药五加皮不仅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体内也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其抗肿瘤活性与一种分子量为64kda的蛋白质成分有关,该成分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和作用机理研究,对五加皮抗肿瘤作用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五加皮提取成分抗肿瘤活性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五加皮提取成分(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extract,Age)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Age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Age对肿瘤细胞Rb(retinoblastoma)、Cdk(cyclin-dependent kinases)等酶类的影响。结果 体外细胞活力试验证明,Age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不导致细胞死亡。在Age的作用下,肿瘤细胞增殖停止在细胞周期的G0/G1期,而未见直接的细胞毒效应。Age可诱导Rb、Cdk2和Cdk4表达降低,使细胞停止增殖。结论 Age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控制细胞周期的酶类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129-5p在肝细胞癌(H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29-5p在正常血清及肝癌患者血清、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29-5p mimics转染至人肝癌细胞HCCLM3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等检测在体外过表达miR-129-5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数据库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探索miR-129-5p在HCC中的靶点,并探讨靶点SALL4是否介导miR-129-5p对HCC细胞的作用。结果:与正常血清相比,肝癌患者血清miRNA-129-5p表达量显著降低(t=13.32,P<0.001),与LO2相比,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CCLM3、BEL-7402和QGY-7703的miR-129-5p表达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DNT)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包括33例无症状携带者、28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9例健康人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健康人群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NT细胞比例分别为(4.82±3.43)%和(4.75±2.71)%,显著低于无症状携带者[(5.43±3.31)%,P〈0.05]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比例为(7.97±4.12)%,显著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36±5.01)%,P〈0.05];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NT细胞比例为(8.41±4.93)%,也显著低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健康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之间 T 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 CD3+、CD3+CD4+CD8-细胞比例降低(P〈0.05),CD3+CD4-CD8+细胞比例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DNT细胞比例的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慢性化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128例ACS患者临床基线数据,按不同RDW区间进行分类,对患者相关的临床数据及ALDH2基因型分布频率,以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比较,并分析ALDH2基因多态性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RDW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将RDW按四分位数分为4组,不同RDW组间ACS患者其超敏C反应蛋白Q1~Q4组分别为:(4.12±0.77)、(5.89±0.89)、(5.01±0.76)、(7.66±0.95)mg/L和血肌酐Q1~Q4组分别为:(70.3±19)、(76.8±21)、(74.1±23)、(86.5±2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ALDH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和A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基因型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相关(r=-0.154, P<0.05),ALDH2基因型多态性对RDW大小存在显著性影响(r=-0.386,P<0.05)。结论 我国ACS患者中ALDH2基因多态性与RDW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380例因ACS入院的患者,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类,分析其临床基线数据特征。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研究RDW对ACS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LVEF的各组ACS患者,其年龄、血肌酐、白细胞和RDW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ROC曲线分析可知,RDW对ACS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可达0.653(P<0.001),以13.2%作为临界点,其诊断灵敏度为61.0%,特异度为61.4%。结论作为一个检测便捷的指标,RDW对ACS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3+CD4-CD8-( 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慢性化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6例HBV感染者[33例无症状携带者( ASC )、2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28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25例中度CHB、22例重度CHB患者]及39名健康对照(HC)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 ASC组、AHB组、HC组DNT细胞比例分别为5.43%±3.31%、4.75%±2.71%和4.82%±3.4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组和AHB组均低于CHB各组(由轻到重分别为7.97%±4.12%、8.41%±4.93%、11.36%±5.01%,P均<0.05),但ASC组仅显著低于重度CHB组(P<0.05),与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T细胞比例在轻度CHB组与中度CH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组均显著低于重度CHB组(P均<0.05)。 HC组、AHB组、ASC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随着CHB患者病情加重CD3+、CD3+CD4+CD8-( CD4+)细胞比例降低,CD3+CD4-CD8+( CD8+)细胞比例升高。结论外周血DNT细胞比例的升高与HBV感染者慢性化关系密切,且与CHB患者的疾病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进行统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含量、前S1抗原(Pre-S1Ag)及肝功能,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000例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Pre-S1Ag、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结果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20~35岁年龄组的青年占大多数(2 108例,70.27%),Pre-S1Ag、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HBV DNA阳性率及3种转氨酶的含量升高比例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结论天津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好发于中青年,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关。加强这个年龄段患者乙型肝炎的防治,控制患者肝功能的恶化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ge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揭示Age抗肿瘤机制。方法 :使用对TNF敏感的L92 9细胞采用生物法测定了TNF含量 ,用ELISA法测定了IL 12的含量。用RT PCR法分析了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同位素法分析了Age对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结果 :Age与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后 ,单核细胞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加 (P <0 0 1) ,而且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在单核细胞与LPS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e ,经培养后与单独加入LPS相比TNF α分泌的量显著增加 ,显示了Age对LPS的单核细胞刺激有相加作用。经Age处理后 ,单核细胞的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也明显增强。体内实验结果也显示 ,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荷瘤小鼠经口连续投入Age后 ,血清中和脾脏分离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L 12含量明显提高 ,单核细胞TNF α、IL 12mR NA表达也明显增强 (P <0 0 1) ,从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证明了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促进作用。结论 :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有效成分Age对单核细胞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通过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增强杀伤肿瘤或抵抗肿瘤发生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作用。该结果对五加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的妊娠结局.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低分子肝素治疗易栓症致反复自然流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纳入文献经数据提取和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