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复杂,其辨证分型至今尚未统一。从其常见的证治规律看,主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及气虚血瘀等。中医治疗主要分为:分型论治、经方治疗、自拟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注射液治疗等。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可喜的成果,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今后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大规模、多中心、长周期、严格质量控制、随机对照及前瞻性的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论证中医药的疗效和机制;加强实验性研究,构建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研究高血压的机制;统一辨证分型的诊断标准,利于中医药的推广应用;完善观察指标,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中医药的治疗机制;增加中医药剂型的研究,便于患者服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频数分析为主,统计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12年涉及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该病中医用药规律。结果获得合格文献427篇,涉及中药共计247味。该病用药以补益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累计频率达74.6%;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1.5%;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积频率达96.5%;归经以肝、肾、心、脾、肺、胃、胆为主,累积频率达89.4%。结论本病临床以补益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频率高的单味药依次为天麻、牛膝、钩藤、茯苓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亦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张俐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罗铨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医中药学会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师在临床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年,擅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其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文献中高血压病常见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特点。方法采用描述频率的方法统计200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录入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涉及中医或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分析归纳出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获得符合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的合格文献为73篇,符合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研究的合格文献为326篇。常见中医证型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浊内阻、肝肾阴虚、肝火上炎、阴阳两虚、气虚血瘀、气血亏虚,同时获得了各中医证型用药频次前10位的中药。结论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浊内阻、肝肾阴虚、肝火上炎、阴阳两虚、气虚血瘀、气血亏虚。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亦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8.8%,患病总人数超过1.6亿,且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受到社会、政府和广大学者的关注.同其他类型的高血压相比,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大、血压波动大等特点,在治疗上存在相当的特殊性和难度.随着对老年高血压研究的逐渐深入,非药物疗法在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病的非药物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石决牡蛎汤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将40只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石决牡蛎汤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将8只Wistar-Kyoto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治疗8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光镜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直径(L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内皮素-1(ET-1)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在胸主动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石决牡蛎汤中、高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收缩压和舒张压、ET-1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增高,中药高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IMT、IMT/LD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石决牡蛎汤中、高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能较显著抑制p-p38MAPK在胸主动脉的表达。【结论】石决牡蛎汤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调节ET/NO系统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7.
余茂强  詹玉聪 《新中医》2020,52(14):206-207
正自汗、盗汗统属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1]。汗症既是机体相关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的一个临床表现,也是导致或加重机体功能失调和某些疾病的重要原因,故必须重视汗症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遇老年汗症2例,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明显,现将病案及诊治思路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例1:张某,78岁,2019年5月24日初诊。主诉:自汗、盗汗1月余。1个月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自汗、盗汗明显,请中医科会诊,予以益气养阴固涩止汗法(黄芪、煅牡蛎、浮小麦各30 g,白芍、枸杞子、车前草、白术、麦冬各  相似文献   
8.
余茂强  童晓云 《河南中医》2015,35(2):315-317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时调理肝肾阴阳法贯穿始终,常结合现代药理,根据患者整体情况,针对疾病的具体病因病机,运用中药内服、针灸疗法,耳穴贴压疗法、中西医结合等方法综合治疗,标本兼顾,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有效,能延缓疾病进展等优点。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中医的上述优势,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应用桂枝的方剂较多,纵观全书桂枝在经方组方配伍中的作用,概括起来可为解肌发表、调和阴阳、温通心阳、化气行水等功效.  相似文献   
10.
余茂强  詹玉聪  吴绍长 《新中医》2020,52(10):175-177
笔者主要从五方面介绍不寐的中医药诊治思路与方法,即:调和阴阳,宁心安神贯穿疾病始终;调肝理脾和胃而神安;疑难杂症勿忘从痰论治;病久勿忘调气和血;注重心理疏导,生活调摄等,并配合耳穴贴压、推拿、穴位贴敷、中药泡脚等外治法,内外合用,取长补短而心宁神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