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方面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增殖速度有关,也与过剩的细胞不能清除到体外直接有关.因此应用药物促使肿瘤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就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意义与希望的研究领域.目前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中药诱导细胞凋亡.初步了解其相关机制,能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何立丽 《新中医》2009,(6):8-10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孙桂芝教授治疗胃癌经验丰富,用药平实而疗效卓著,深受患者信赖。现将导师用药常法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孙桂芝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桂芝教授多年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事业,对肺癌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疗效显著.孙师指出肺癌与普通呼吸道疾病不同,其病机有自身的特殊性.认为肿瘤组织是一个"气血摩盛"的"生发"之所,属热毒积聚的有形之物.结合病因病机及临床经验,将肺癌辨证为阴虚内热、气虚痰阻、气血瘀滞、肺肾两虚等4个常见证型,主张肺癌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当以人为本,以正气为先.同护人体气血津液,守护阴阳,在此基础上辅以解毒攻邪、祛腐生新.  相似文献   
5.
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潜心研习和临床实践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术底蕴丰厚,经验宏富,认为胃癌可从"恶肉"和"恶疮"论治,扶正祛邪、去腐生肌,验之临床,疗效卓著,其融古汇今、中西合璧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孙桂芝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桂芝教授40余年来从事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及研究,通过总结治疗大肠癌的经验,指出其主要病因为湿热下注、酒色无度、外感邪毒,其治疗总体应予以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来推动大肠传导司职,局部应予解毒化湿、散结祛瘀、消积导滞以利大肠功能恢复。孙师认为大肠腺瘤这一癌前病变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尤为重要,应未病先防,才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她遵古而不泥古,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所信赖。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胃癌当属"胃脘痛"、"噎膈"、"心下痞"、"反(翻)胃"、"胃反"等范畴,病因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外来邪毒、七情、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脾胃亏损是所有病机共同拥有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孙桂芝治疗乳腺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孙桂芝教授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孙教授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吸取现代研究成果,并融合自身临床实践,认为乳腺癌发病多与肝脾郁怒、气血亏损、脾肾亏虚致冲任不和有关,属正虚邪实之病,针对病因拟定辨证主方,根据病机变化随证加减,尤其重视"女子以血为用"、易于忧愁抑郁而肝气不疏等特点,予丹栀逍遥散、归脾汤、生脉饮、六味地黄丸合当归补血汤等化裁,辅以宁心安神、抗癌解毒、软坚散结、行气活血之品,总体用药平实和缓,疗效确实,足堪师法,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外感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节气的关系.方法 回顾800例外感发热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节气的关系.结果 800例外感发热患者核心证候为表热证(304/800,38.00%)和表寒证(231/800,28.98%),其次为痰热阻肺证(78/800,9.75%)和邪郁少阳证(57/800,7.13%),其他如湿热内蕴证、表湿证、表寒里热证、气分热盛证、秋燥证以及一些合并证型均较少见.2012年初至2013年初,外感发热的发病节气高峰在惊蛰.结论 外感发热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明显,发病与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证候学分布特点在预防及早期诊治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活血药、益气活血药在Lewis肺癌转移过程中差异的分子机制,为中药逆转免疫逃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各组小鼠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CD4^+;T淋巴细胞Thl7/Treg细胞百分比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CD;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γ干扰素(IFN-γ)动态水平;RT—PCR检测各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Foxp3、RORγtmRNA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从各组药物抑制肺转移率看出,益气活血药苏木加黄芪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似(P〉0.05);除苏木黄芪组外,各荷瘤组小鼠脾Thl7与Treg细胞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Thl7与Treg细胞的效应因子IL-17、IL-23、IFN-γ以及Thl7与Treg细胞关键转录分子RORTt、Foxp3呈现出与Thl7和Treg细胞相应的动态改变。结论益气活血药苏木加黄芪组在抑制肿瘤免疫耐受的形成和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免疫炎症反应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组和环磷酰胺组;各组药物对肿瘤转移机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益气活血药优于单纯活血药和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