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6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2例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斜试验均诱发晕厥伴血压心率明显降低,使用具有频率骤降反应功能的起搏器治疗,随访38~46个月均未发生晕厥。频率骤降功能设置:起搏介入频率100次/分,介入时间2min,骤降频率至50~60次/分,骤降幅度25~30次/分,识别时间25s。  相似文献   
2.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0.12s,心室率>100bpm的心动过速。它包含了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原则均不相同的心动过速。主要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最常见为室性心动过速,约占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70%~80%。近年来,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机制的认识不断拓展,对其分类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更加深入。目前常用以下方法进行分类。一.根据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分类1.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1)房性快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房室结逆向传导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在我院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射频消融的成年患者中电生理资料比较完整的300例患者的房室结逆传电生理特点。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有161例(54%)有房室结逆传。有逆传患者的前传功能要好于无逆传的患者,对于术后存在室房逆传的患者,逆传功能均明显差于前传功能。射频消融术后有28例(17%)经房室结逆传最早激动冠状静脉窦口,其逆传功能较最早激动希氏束电图的病例相比要差,而两者的前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术后54%的患者存在房室结逆传,可能是正常人群中室房逆传的真实反映。有室房逆传患者的房室结前传功能优于无室房逆传者,也优于其本身的逆传功能。房室结逆传冲动进入心房可能存在两条不同的通路。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机制基本明确 ,射频消融方法肯定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笔者分析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慢径消融还是快径消融 ;②AVNRT消融中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 (JT) ;③AVNRT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率问题 ;④疑难AVNRT的射频消融 ;⑤消融中慢径阻断的判断指标 ;⑥自发而未诱发的AVNRT的射频消融。希望能对AVNRT的射频消融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0岁,因“间断心悸1年”于1998年3月16日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上述症状间断共发作4次心悸、气短,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在我院急诊予普罗帕酮后终止发作。既往患高血压病12年,10年前患。脑血栓”。入院后查体,血压20.0/10.7kPa(150/80mmHg),肥胖体型,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均正常,于  相似文献   
6.
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心律失常风暴现象的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阵发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房颤频繁复发并加重的病例,研讨此现象发生的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对连续5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观察术后两周内的房颤复发情况。结果消融术后两周内10例(18.5%)有房颤早期复发或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4例(7.4%)出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房性心律失常风暴现象。此4例患者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两周左右心律逐渐恢复正常,继续服药至3个月,停药后房性心律失常风暴患者仅有1例仍有房颤发作,行二次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术,术后无房颤发作。结论消融术后早期房颤发作较常见,少数患者短期内房颤发作更加频繁,表现为房性心律失常风暴现象。其可能为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不必急于短时间内二次消融。  相似文献   
7.
17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13例(7.5%)具有多旁路(29条)。29条旁路中21条由基础电生理检查证实,8条在阻断其它旁路后显现。4例在双侧,9例在单侧消融。平均放电32±14次后将27条(93.1%)旁路阻断。多旁路与单旁路消融成功率相似(93.1%VS94.0%,P>0.05);但放电次数多(32±14VS14±11,P<0.05),消融时程长(3.6±0.8hVS2.1±0.9h,P<0.01);多旁路组复发率高(7.6%VS1.9%,P<0.01).本研究证实射频消融是根治多旁路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561例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蚀经验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对56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蚀治疗,其中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13例(429条旁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2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例,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显性旁路消蚀成功靶点心电图特征为:AV≤40ms,V波较体表心电图最早的delta波提前≥20ms,A/V<1。隐匿旁路成功的靶点心电图特征为:心室起搏时VA≤40ms,A/V<1。对左前旁路患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动脉迂曲的老年人或需同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者,导管经股动脉逆行放入左室不易到位,可采用房间隔穿刺法,本组6例均获成功。房室结改良患者采用下位法较后位法消蚀的平均放电次数、时间及操作时间均少(P值<0.05)。本组2例(0.4%)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平均随访6.1±4.9个月,14例(2.6%)复发,均再次消蚀成功。  相似文献   
9.
长RP心动过速中,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最为多见,掌握各种长RP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正确诊断房速及定位的基础。一.房速的诊断及鉴别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及PR间期的改变对识别房速有重要帮助。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一致。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决食道心房调搏导管电极一次到位问题;方法:采用度量改良中指同身寸,并乘以11倍,作为导管电极长度起搏心脏,中止2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结果:显效19例,有效2例,心动过速均被中止,胸闷、心悸、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均恢复正常;结论:此法定位准确,抢救患者迅速、方便、显效,为抢救患者开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