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8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视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楚 《肝博士》2005,(5):65-67
乙肝病毒感染者是一组特殊人群,他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因而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倾向。临床医生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多注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无疑将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细菌从肠腔通过全身循环到达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复细菌易位过程是最后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 ,这是目前肝硬化合并腹水的病人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机理。然而 ,细菌在体循环的大部分过程仍然是未知的。通过细菌DNA的检测和鉴定 ,我们推定在肝硬化合并无菌性腹水 (培养阴性 )的病人血中和 /或腹水中存在细菌。本研究包括了 2 8个连续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腹水病人。使用PCR方法检测细菌DNA ,通过已纯化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来鉴定相应的细菌。有 9例病人血中和腹水中同时检测到细菌DNA ,DNA测序证明有 7例是大肠细菌 ,2例是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DNA载体及靶基因对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已构建的不同载体HBVS基因疫苗(pCR3.1-S,pcDNA3-S)和HBVC基因疫苗(pCR3.1-C)分别给BALB/c小鼠多点肌肉注射,2wk后追加免疫1次,用ELISA法及MTT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及HBc及脾细胞对HBsAg或HBcAg的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 免疫接种2wk后小鼠血清抗-HBc抗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载体pCR3.1的表达效力稍高于pcDNA3,但同一基因不同载体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靶基因血清抗体滴度及脾细胞对HBsAg或HBcAg的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刺激指数pCR3.1-C组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4.
CD81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粘附分子,属于四次跨膜蛋白超家庭成员之一。CD81分布广泛,人有参与细胞粘附、形态改变、活化增殖及信号传导等多种功能。最近发现,CD81能与HCV包膜蛋白E2结合,并抑制HTLV-1病毒合胞体形成;在蠕虫感染后其在嗜酸细胞中表达增高。本文综述了CD81分子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报道临床使用抗凝溶栓为主联合综合治疗成功救治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1例,同时以"土三七"为检索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库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服用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加强抗凝溶栓治疗对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67岁,因"发热6天,伴皮疹2天"入院。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伴头痛,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当地医院予头孢硫脒、舒普深治疗效果欠佳,体温波动在39℃-40℃。2天前耳后出现皮疹,随后蔓延至胸部、四肢,急诊来我院。查体:体温38.9℃,耳后、胸部、四肢可见散在斑丘疹,大小不等,稍凸出皮肤,压之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与其患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风险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HCC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156例HBV相关的HCC患者(试验组)和312例非肝癌HBV患者(对照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血液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比较两组mt DNA含量的差异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与HBV患者患HCC的风险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血清中mt DNA含量与患HCC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通过分层分析评估在不同特征人群中游离mt DNA含量与HBV相关的HCC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mt DNA含量低于对照组,年长患者mt DNA含量较年轻患者mt DNA含量低,mt DNA含量与HBV相关的HCC风险的相关性在年轻患者、无肝硬化患者中表现较为显著:年轻患者中mt DNA含量低的患者其患HCC的风险相对较高;无肝硬化的患者中mt DNA含量低的患者比mt DNA含量高的患者患HCC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年轻患者、无肝硬化HBV患者中,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降低,HBV相关HCC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A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严重酗酒者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引起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大量饮酒,肠道菌群失调在该病患者身上均有体现,只是程度的差别,相较于正常的菌群表现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数量降低了,但是革兰氏阴性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同时内毒素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4例诊断为重型乙型肝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护肝、退黄、血浆、白蛋白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150mg/d静脉滴注,连用3d;3d后改为100mg,6d后改为50mg,疗程9d。胸腺肽α1(商品名:日达仙)1.6mg,皮下注射,连用5d;5d后改为隔日一次,15d后改为胸腺肽α1(基肽)1.6mg,皮下注射,隔日一次,30d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症状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在症状改善、黄疸消退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27.2%)明显低于对照组(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胆红素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在重型肝炎上升前期及上升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胸腺肽α 1(Tα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评价Tα1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T α 1组25例,给予Tα1(1.6mg,sc,2次/wk,3-6 mo)治疗,联合组35例,给予T α 1联合贺普丁(0.1 g,po,1次/d,3-6 mo)治疗,另选60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保肝治疗.应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和IL-4的浓度,以IFN-γ代表Th1,IL-4代表Th2,从而计算Th1/Th2比值;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外周血CD4+T,CD8+T细胞亚群.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肝功能改善显著(P<0.01);联合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或HBeAg阴转(9例)及HBV-DNA定量指标降低(14例),与对照组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但T α 1组分别与对照组、联合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 α 1组治疗后CD4+T细胞增高(由31.3±2.4增高到36.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稍高且CD4+/CD8+无明显变化,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浓度(由71.3±21.0增高到83.7±21.4)及Th1/Th2比值升高(由0.79±0.2增高到0.98±0.3)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IL-4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α1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毒清除和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