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7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全面提高对DILI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DILI患者的基本情况、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级、治疗及转归。结果 98例患者中,男性38例(38.8%),女性60例(61.2%),平均年龄49.8岁。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48例(50.0%)、抗菌药物21例(21.4%)、抗肿瘤药10例(10.2%)、保健品6例(6.1%)、解热镇痛药5例(5.1%)为主,多为口服用药,于服药3至62 d发病。临床表现以其中食欲下降42例(42.9%)、乏力26例(26.5%)、皮肤黄染22例(22.4%)、肝区不适18例(18.4%)、巩膜黄染16例(16.3%)为主,另有20例(20.4%)无明显不适症状。严重程度分级,轻度肝损伤43例(43.9%)、中度肝损伤29例(29.6%)、重度肝损伤15例(15.3%)、肝衰竭9例(9.2%)、死亡2例(2.0%)。治愈31例(31.6%),好转65例(66.3%),总有效率为98.0%。结论 DILI多与中药有关,其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差,一般预后良好,严重者亦可导致死亡。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的肝毒性,做到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下腔静脉瘘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变,患者多病情危重,短时间内诊断困难,死亡率极高。而十二指肠憩室多数并无明显症状,仅少数患者可出现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现就我院救治的十二指肠憩室溃疡并下腔静脉瘘致反复消化道大出血、脓毒血症1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与其患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风险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HCC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156例HBV相关的HCC患者(试验组)和312例非肝癌HBV患者(对照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血液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比较两组mt DNA含量的差异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对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与HBV患者患HCC的风险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血清中mt DNA含量与患HCC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逻辑回归模型分析。通过分层分析评估在不同特征人群中游离mt DNA含量与HBV相关的HCC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mt DNA含量低于对照组,年长患者mt DNA含量较年轻患者mt DNA含量低,mt DNA含量与HBV相关的HCC风险的相关性在年轻患者、无肝硬化患者中表现较为显著:年轻患者中mt DNA含量低的患者其患HCC的风险相对较高;无肝硬化的患者中mt DNA含量低的患者比mt DNA含量高的患者患HCC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年轻患者、无肝硬化HBV患者中,血清中游离mt DNA含量降低,HBV相关HCC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67岁,因"发热6天,伴皮疹2天"入院。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1℃,伴头痛,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当地医院予头孢硫脒、舒普深治疗效果欠佳,体温波动在39℃-40℃。2天前耳后出现皮疹,随后蔓延至胸部、四肢,急诊来我院。查体:体温38.9℃,耳后、胸部、四肢可见散在斑丘疹,大小不等,稍凸出皮肤,压之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肝衰竭生存者肝组织存在严重的炎症活动和纤维化人手,初步探讨了肝衰竭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时间窗以及采取干预措施的必要性,以阻断肝衰竭后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对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案以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4例诊断为重型乙型肝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护肝、退黄、血浆、白蛋白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150mg/d静脉滴注,连用3d;3d后改为100mg,6d后改为50mg,疗程9d。胸腺肽α1(商品名:日达仙)1.6mg,皮下注射,连用5d;5d后改为隔日一次,15d后改为胸腺肽α1(基肽)1.6mg,皮下注射,隔日一次,30d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症状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在症状改善、黄疸消退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27.2%)明显低于对照组(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胆红素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胸腺肽α1联合糖皮质激素降阶梯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在重型肝炎上升前期及上升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正>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的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近年来随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认识的深入,PVT检出率明显提高,同时在其机制研究和诊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 PVT发病情况门静脉提供肝脏75%的血供,故肝病患者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全楚 《肝博士》2011,(6):14-15
治疗重肝20年的经验告诉我:“救活他一次,不等于保全他一生。”因为很多的重肝生存者不久又成为坏死后肝硬化。那么重肝病人的肝组织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炎症活动和纤维化?重肝病人多久才会进展为肝硬化?重肝恢复期需要怎样的强化治疗?一系列的问题等待着临床研究来回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各种创伤后应激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观察71例各类创伤后应激性肝损害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B)、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和血浆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乌司他丁治疗后,患者血ALT、AST、SB、LPS和MDA均明显下降,血清SOD和GSH-PX则明显增加且在1周内快速恢复(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创伤后应激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因子、抑制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