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edronate,ZOL)对破骨细胞分化中钙调蛋白(calmodulin)和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RAW264.7细胞分为A?B两组,均用10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诱导4 d;B组细胞在RANKL 诱导第2天加入1×10-6 mol/L ZOL处理48 h?RANKL 诱导4 d后收获细胞,检测破骨细胞生成及calmodulin?calcineur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B组多核破骨细胞数?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分别为(8.8 ± 2.3)个?(6.7 ± 1.2)个和(997.1 ± 14.8)μm2,均显著低于A组的(19.7 ± 2.9)个?(13.3 ± 1.5)个和(1 676.9 ± 24.9) μm2(P < 0.01)?B组calmodulin mRNA及蛋白水平较A组分别降低了51.0%和78.7%(P < 0.05),calcineurin则分别下降了37.0%和69.5%(P < 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B组calmodulin?calcineurin的荧光强度较A组也明显下降?结论:ZOL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并下调破骨细胞分化中calmodulin和calcineu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而calmodulin?calcineurin可能参与了ZOL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蛋白c1(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的挽救效应.方法 小鼠NFATc1重组慢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验证NFATc1蛋白表达.细胞分为A、B两组,分别转染空白载体和NFATc1重组载体.两组细胞均用5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诱导5 d,并在第2天加入1×10-6 mmol/mL 唑来膦酸作用2 d.第6天收获细胞,检测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及NFATc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酪氨酸激酶(c-Sr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NFATc1蛋白在细胞中均有表达.B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牙本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显著高于A组(P<0.01).B组NFATc1、TRAP、c-Src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B组3个基因mRNA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结论 NFATc1过表达对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及NFATc1、TRAP、c-Src基因表达的抑制具有挽救效应;NFATc1作为Ca2+信号的关键分子,在唑来膦酸诱发的破骨细胞生成抑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成A、B、C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唑来膦
酸、唑来膦酸+沙利度胺治疗。用药3周后,拔除大鼠左上颌第1磨牙。拔牙后4、8周,收获标本,评价颌骨坏死、微血管生成及细
胞凋亡情况。结果拔牙后4、8周,大鼠上颌骨拔牙创处均无死骨裸露,但B组、C组部分标本可见一些小的瘘管。组织学检查
显示,A组标本未见死骨,而B组、C组在拔牙窝周围可见小块死骨。B组、C组拔牙窝周围区域空骨陷窝百分比和死骨面积显著
多于A组(P<0.01),而骨陷窝密度则显著下降。B组、C组微血管密度较A组也显著降低,在4 周时分别下降了和25.87%和
55.27 %(P<0.01),在8 周时分别下降了45.62% 和72.84%(P<0.01);凋亡细胞数则在4 周时分别增长了54.80%和87.89%(P<
0.01),在8周分别增长了208.08% 和250.58%(P<0.01)。结论沙利度胺加重了唑来膦酸诱发的早期阶段的颌骨坏死;沙利度
胺和唑来膦酸对颌骨坏死的作用与微血管生成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