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的运动能力特点。方法纳入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术后行早期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3个月内行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40例,以手术日至心肺运动试验检查日的天数将患者分为出院组(术后30 d内,20例)、术后1月组(术后30~60 d,10例)和术后2月组(术后60~90 d,10例),探讨不同时段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特点;另将20例出院组按手术类型又分为大血管组(9例)、搭桥组(6例)和瓣膜组(5例),并进一步观察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出院时(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即观察不同时段和不同手术类型的所有患者从静息开始运动到无氧阈强度时的心率变化、收缩压变化,以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无氧阈值以上的心肺运动试验,未发生运动意外等不良事件。①不同时段患者的运动能力:出院组达到无氧阈时的心率上升(8.8±7.1)次/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7.0±5.9)次/min]和术后2月组[(18.3±10.5)次/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分别为(8.0±1.5)和(11.0±2.9)ml/(kg·min),显著低于术后1月组[(11.2±3.1)和(15.6±4.2)ml/(kg·min)]和术后2月组[(11.9±2.6)和(15.7±2.8)ml/(k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月组与术后2月组的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收缩压变化值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 d内不同手术类型患者的运动能力:大血管组和搭桥组术后患者的无氧阈[(7.2±1.3)和(7.8±0.7)ml/(kg·min)]及峰值摄氧量[(10.4±2.9)和(9.4±1.3)ml/(kg·min)],分别明显低于瓣膜组[(9.6±1.5)ml/(kg·min)及(14.2±2.3)ml/(kg·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在术后30~60 d显著提高,而大血管术和搭桥术患者术后30 d内的运动能力明显低于瓣膜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使用头戴式虚拟现实技术对成人近视眼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4例近视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受试组(n=18)和对照组(n=16)。对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后,于受试前、受试1次后、受试10次后检测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动态立体视、近立体视、对比敏感度、集合值、散开值、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调节灵活度、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于受试前、受试10次后进行视疲劳问卷评分和视觉作业能力答题评分。结果 受试组裸眼视力在受试10次后分别与受试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0、0.011);受试组集合值在受试10次后分别与受试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6、0.010);受试组NRA、调节灵活度在受试10次后分别与受试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1、<0.0001、0.008、0.017);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散开值、动态立体视、近立体视、PRA、AMP、视疲劳问卷评分和视觉作业能力在对照组和受试组各对应时间点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使用头戴式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有助于近视眼患者某些视觉功能参数的改善,如裸眼视力、NRA、集合不足、调节灵活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方式,探讨其手术技术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1 2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9例,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5~66(54±7)岁。19例患者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1例。AC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5例,AS型(DeBakeyⅡ型)4例。AC型患者中行孙氏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10例,部分弓置换5例;19例患者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4例患者术中取出位于右冠开口的支架。本组住院死亡1例,主因术前合并脏器灌注不良,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平均随访30(18~56)个月,其中1例因冠状动脉吻合口漏行二次漏修补术,1例因远端夹层新发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1例因左主干支架闭塞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因髂动脉闭塞行股股转流。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手术技术要点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连续收治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腋动脉插管,中低温选择顺行性脑灌注下行两血管片法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9~62(47±8)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6例,马方综合征患者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术)4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主动脉窦成形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7±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22)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9±5)min,本组住院死亡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术后急性肝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患者1周后延迟苏醒,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A检查,自体头臂动脉显影清晰,周围无造影剂外溢,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25例患者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2例出现内漏。对27例患者随访47(36~62)个月:其中1例因胸腹主动脉扩张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换术,1例术后2年余因支架人工血管远端血管破裂急诊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结论对于头臂动脉未受累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保留自体头臂血管的孙氏手术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中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证实合流异常者27例。胰管合流异常型12例,胆管合流异常型14例,共同通道型1例。共同通道最长者4.5cm,最短者1.5cm,平均2.2cm。并发胰胆疾病: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术后综合症、胆管癌、壶腹癌、胰头癌。与未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对照组50例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胰胆管合流异常并发胰胆疾病的探讨孔宪忠,郭世超,杨广卿,席端育,白兰兰我院自1987年至1994年4月经ERCP证实胰胆管合流异常2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性9例,女性18例;年龄25~70岁,平均45岁。胰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SGP)后支架近端逆行剥离、新发破口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6例TSGP术后支架近端逆行剥离、新发破口的患者,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62岁,均为TSGP术后随访期慢性病例。其中1例行传统象鼻手术;其余5例行支架象鼻手术。2例合并主动脉弓夹层的患者同期行主动脉弓替换。结果:术后均痊愈出院,无住院死亡。无脑部及脊髓等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患者因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术后透析后痊愈。随访1~26个月,1例采用传统软象鼻手术技术的患者,软象鼻远端和介入支架仍有血流逆行灌注假腔,引起假腔持续增大。2年后,于软象鼻内再次置入介入支架闭合假腔破口。其余5例采用支架象鼻手术技术的患者,破口完全闭合,假腔内血栓形成,术后效果好。结论:象鼻手术是治疗TSGP术后支架近端逆行剥离、新发破口的有效方法;其中支架象鼻手术优于传统软象鼻手术方式;如合并主动脉弓夹层,同期行主动脉弓替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4岁.其中8例为马方综合征.中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顺行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其中单纯行孙氏手术1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ntall+ CABG)1例,冠状动脉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结果 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66±40)个月.体外循环(193±49)min,心肌阻断(90±28) min,选择性脑灌注(22±10) min.术后气管插管(17±10)h.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左下肢轻瘫1例随访期间好转;开胸止血、乳糜胸和胸骨后感染各1例,均于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随访3~42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远端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例因胸降主动脉扩张合并内膜残余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当主动脉弓扩张速度超过0.5 cm/年,或直径扩张至5 cm以上(或扩张至4.5 cm但合并弓部破口或马方综合征)时,应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孙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胰胆管合流异常并发胰胆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宪忠  郭世超 《内镜》1995,12(5):296-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