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肠成形术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童创  王建国  王家米  何磊  曾永庆 《安徽医药》2009,13(12):1534-1536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采用结肠成形术(transverse coloplasty pouch anastomosis)对预防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结肠成形术20例,制作结肠贮袋长约5 cm,另一组采用传统的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术(end to end anastomosis)20例,通过术后3,6,9,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结果术后并发症中,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临时性造口病例,无吻合口漏发生,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直吻组出现1例吻合口出血,2例局部复发,成形组1例局部复发。术后6个月时排便功能成形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仅大便失禁评分成形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以上两组上述指标基本类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在行根治性手术的前提下采用结肠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一年左右的直肠功能,预防术后前切除术后综合征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童创  李先海 《安徽医学》2007,28(1):26-27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探讨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急性肠梗阻210例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占40.9%;肿瘤性肠梗阻占33.8%;嵌疝引起肠梗阻占14.8%。入院后72小时内手术131例,72小时后手术7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死亡7例,病死率3.3%。结论粘连和肿瘤是成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病因。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对可疑肿瘤患者,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明确诊断再作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邓罕  李光华  何长林  童创  王建国 《安徽医学》2013,34(12):1807-1810
目的 探讨吻合口水平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33例,根据吻合口距肛缘的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8例,B组(吻合口距肛缘〉4 cm) 15例.结果 术后B组排便次数和控制排便时间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最大挤压压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初感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距肛缘≤4 cm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明显差于〉4 cm者.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44例患者进行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总结其临床意义及外科对策。结果术后病理仅1例(2.27%)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余均证实为腺癌。其中2例伴有肝转移,1例肠系膜种植转移,26例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Kappa值为0.286,术前术后差异较大。结论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肿瘤绝大多数(97.72%)已存在癌变,部分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故应予积极的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5.
吞食不当引起小肠梗阻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食不当引起小肠梗阻15例章宗武1*童创2*收集两院近10年来均经手术证实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梗阻1200例,其中吞食不当引起者15例,占1.25%,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5~78岁,平均58岁。除吞食龙虾壳外,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19例患者中17例乳腺局部出现肿块,2例表现为乳房急性红肿痛,其中7例伴有乳头内陷,3例伴有乳头溢液,1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行乳晕下导管+乳腺肿块切除4例,乳腺区段切除13例,经切开引流,二期切除病变导管2例;随访17例,复发1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乳腺局部出现肿块,其术前较难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手术入路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滤泡状癌2例,结节性甲状腺22例,甲状腺腺瘤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再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乳糜漏1例,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39)。结论首次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和误诊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手术并发症多,必须强调做好术前评估,术中仔细操作,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童创  曹鋆  邓罕 《临床医学》2011,31(6):11-12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11年2月间48例行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术后标本病理切片检查,切缘无癌细胞浸润。经6~57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患侧乳房外形满意。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获得术后良好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9.
10.
童创  黄俊 《腹部外科》2005,18(4):211-21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8例SAP病人的手术时机选择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再手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3%、33.3%、26.0%,早期手术组较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33.3%、13.3%、13.0%,早期手术组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早期手术组再手术率为46.6%,而延期手术组为16.6%(P<0.01)。结论SAP应避免在急性期手术,而尽量采用非手术或延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