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拟诊肺栓塞、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mm。1例上肢和胸侧壁因锁骨下静脉血栓明显侧支循环形成,1例左上肺静脉左房入口和左心耳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0岁。1月前无意中发现左锁骨上肿块,大小约4.0cm×3.0cm,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度可,局部皮肤无红肿、压痛,无明显伴发症状。于当地医院抗炎、补液治疗后肿块稍缩小。病程中,一般情况可。外伤手术史:6年前行胆囊切除手术史,10年前阑尾手术切除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 线粒体脑肌病伴有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以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脑和肌肉能量代谢障碍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线粒体病之一。文献报道在该病中存在着氧代谢的异常。本研究利用我院放射科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可以测量摄氧分数(OEF)的磁共振成像序列GESSE,对2例MELAS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探讨卒中样发作前后脑代谢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 患者1,男,31岁,卒中样发作3次。首次检查前最近一次发作于半年前。该患者共接受5次MR检查,检查时间分别为第3次发作30天前、发作后3天、10天、30天和60天。患者2,女,14岁,卒中样发作4次。第3次发作为首次检查的60天前,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第4次发作。该患者共接受3次MR检查,检查时间分别为第3次发作后60天(第4次发作前30天)、第4次发作后2天、10天。头颅MR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W、T2FLAIR及DWI,以及流动敏感交替式反转恢复(FAIR)和GESSE序列。FAIR序列扫描参数:TR800ms,TE22.8ms,带宽250kHz,矩阵128×96,NEX1,层厚6.0 mm。GESSE 序列扫描参数:TR1500 ms,TE56 ms,带宽62.5kHz,矩阵128×128,梯度回波数32,回波间隔1.5ms,层厚7.5mm,扫描时间12min54s。每例患者在GESSE序列中只扫描一个层面,此层面定位在邻近侧脑室体部的上方,平行于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连线。FAIR 序列得到的图像经MR扫描仪工作站的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出脑血流量图(CBF图)。GESSE序列得到的原始数据输入自行编写的Matlab程序进行后处理,得出OEF图。观察病灶在发作前后的系列随访中CBF与OEF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2例患者新发病灶的CBF值明显上升,表现为高灌注;随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的CBF值逐渐下降,变为明显低灌注。将DWI上皮层肿胀以及高信号消失作为恢复期,以恢复期随访的OEF图作为对照,患者1在发病前全脑OEF值下降,第2次随访时处于发病的急性期,病变部位OEF值仍有轻度下降,其后的随访中逐渐恢复,慢性期由于局部的低灌注OEF出现代偿性的增高。患者2发作前大部分脑区OEF值下降,第2次随访时处于发病的急性期,病变部位OEF值仍显著下降。结论GESSE序列可以测定代谢性脑病中的脑组织对氧的利用,本研究中的2例MELAS患者发作前均有OEF的降低,提示细胞氧代谢的异常。除此之外,病灶区CBF在恢复期后的异常改变也提示存在继发性血流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改变的影像表现,统计胰周血管改变发生率,探讨胰周血管CT改变在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的17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CT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P并发胰周血管改变,如胰头动静脉弓、脾动、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出现的增粗、管壁毛糙、受压性改变、狭窄/闭塞、血栓形成以及侧枝循环形成等的CT异常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MCTSI将血管并发症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对AP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173例AP患者中出现胰周血管改变84例(48.55%),143次血管损伤.其中以脾静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占25.17%.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率在不同严重程度AP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出现胰周血管改变的病例中,仅1例未合并其他胰周血管改变.结论 AP患者胰周血管改变常累及多支血管且具有多种CT表现,不同严重程度AP中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频率不同,并与MCTSI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详细评价血管变化有助于判断AP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胰周血管改变的影像表现,统计胰周血管改变发生率,探讨胰周血管CT改变在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的17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CT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AP并发胰周血管改变,如胰头动静脉弓、脾动、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出现的增粗、管壁毛糙、受压性改变、狭窄/闭塞、血栓形成以及侧枝循环形成等的CT异常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MCTSI将血管并发症作为评分标准之一对AP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 173例AP患者中出现胰周血管改变84例(48.55%),143次血管损伤。其中以脾静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占25.17%。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率在不同严重程度AP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出现胰周血管改变的病例中,仅1例未合并其他胰周血管改变。结论 AP患者胰周血管改变常累及多支血管且具有多种CT表现,不同严重程度AP中胰周血管改变的发生频率不同,并与MCTSI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详细评价血管变化有助于判断AP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江安红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09,30(6):700-701
患者,女,36岁。系头晕半年、头痛加重伴呕吐4天入院。T36.5℃,Bp100/70mmHg,HR84次/分。外院头颅CT示右颞叶占位,临床拟右颞叶占位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7.
第十期答案     
江安红  姚文君 《安徽医学》2009,30(11):1370-1371
术中所见 左股骨近端内侧骨破坏,有少量鱼肉状组织类似物,刮除少量病变组织送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成人永存镰状窦的多排螺旋CT表现,提高对大脑深静脉发育异常的进一步认识。方法选取6例经CTA诊断为永存镰状窦的成人患者,采用MSCT重组技术对其静脉成像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因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病变而接受CTA检查。静脉期见大脑大静脉或直窦前部与上矢状窦后2/3相连的条带状血管样结构,未合并其他动静脉异常。结论成人永存镰状窦可不合并其他先天性静脉窦发育异常及阻塞,多排螺旋CTA是其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最大灌注区波谱分析在判定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9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8例)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SC)灌注扫描,将原始图像导入ADW4.3工作站,对DSC灌注数据进行处理,生成脑血容(cerebralbloodvolume)图。通过观察DSC最大血容灌注图在以下区域选取感兴趣区:①瘤体最大灌注区;②瘤周区;③对侧正常白质区。分别测定各区域内Cho/Cr、Cho/NAA 及NAA/Cr比值,同时观察Lip峰及Lac峰的出现情况。参照最大灌注层面进行二维多体素波谱扫描并比较肿瘤最大灌注区Cho/Cr、Cho/NAA、NAA/Cr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的差异,同时分析该区域Lip峰及Lac峰的出现率。结果 常规MR扫描低级别胶质瘤多呈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肿瘤坏死少见,占位效应较轻;增强后11例明显强化,8例未见强化呈轻度强化。高级别胶质瘤多呈以稍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部分肿瘤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肿瘤可见不规则液化坏死区,7例未见强化或呈轻度强化。以明显强化作为诊断高级别肿瘤的标准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42.1%。低级别胶质瘤最大灌注区波谱显示Cho峰不同程度增高,NAA 峰中度或轻度减低,Cr峰无明显变化,其中2例出现乳酸峰(2/19,10.5%),1例出现脂质峰(1/19,5.3%)。高级别胶质瘤瘤体最大灌注区波谱显示明显升高的Cho峰和明显减低的NAA峰,Cr峰略降低或无明显改变,其中3例出现乳酸峰(3/28,10.7%),10例出现脂质峰(10/28,35.7%)。瘤周区磁共振波谱曲线多表现为Cho峰升高,其升高程度较瘤体区低,Cr峰与NAA 峰较对侧正常白质组织区减低,但大多仍高于瘤体最大灌注区。统计学分析提示瘤体最大灌注区Cho/Cr、Cho/NAA 在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o/Cr诊断界值为2.08时,判定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47.4%,而Cho/NAA诊断界值为3.37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1%、89.5%。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Cho/Cr、Cho/NAA及NAA/Cr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选取胶质瘤最大灌注区进行波谱分析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较高的可靠性,该区域的波谱代谢信息有助于胶质瘤级别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128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的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心脏部分畸形诊断符合率80%(12/15),包括7例ASD其中2例漏诊、6例VSD、1例三尖瓣反流漏诊、1例右位心;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诊断符合率100%(7/7),包括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主动脉骑跨4例、左侧永存上腔静脉1例;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符合率93%(13/14),包括动脉导管未闭4例其中1例PDA漏诊,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狭窄7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