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饲养8周构建大鼠NAFLD模型,化滞柔肝颗粒ig给药4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相关指标;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V3~V4可变区进行扩增和测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开展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并结合Spearman进行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化滞柔肝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体质量(P<0.05、0.01)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P<0.05、0.01)。此外,化滞柔肝颗粒高剂量组还可显著降低大鼠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P<0...  相似文献   
2.
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胜  聂安政  王笑  张冰 《中草药》2019,50(7):1708-1712
量效关系是确定中药临床用药剂量的依据,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研究瓶颈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建议将谱效关系理论引入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为推动中药量效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TMT蛋白组学技术,探讨迷迭香酸抗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迷迭香酸(50、100 mg/kg)组,除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饮用10%果糖水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尿酸水平,黄嘌呤氧化酶(XOD)与腺苷脱氨酶水平(ADA)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回肠组织尿酸转运体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ABCG2)、葡萄糖转运体9(GLUT9)mRNA的表达,TMT蛋白组学检测大鼠回肠组织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降低XOD与ADA活性(P<0.05、0.01、0.001),以及回肠组织内的GLUT9 mRNA的表达(P<0.05)。TMT蛋白组测序共筛选出2 975个差异蛋白(log2FC>1.5,P<0.05),通路分析显示迷迭香酸主要调节Th1/2/17细胞分化等通路。结论 迷迭香酸发挥抗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DA和XOD的活性,调节肠道GLUT9 mRNA表达和Th1/2/17细胞分化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复习,阐述了甲型肝炎的许多特殊表现,甲型肝炎并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少数病人程迁延甚至变为慢性,发病年龄向后推移,而且能通过其它途径传播,并可发生重症肌炎,出现肝外各个系统改变和复发等。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而中医药在此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全面系统整理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处方,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确定处方中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形成的新处方等。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6首,其中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苦、辛、甘,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胃、脾经;使用高频次药物为甘草、杏仁、生石膏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生石膏-杏仁,生石膏-甘草,甘草-杏仁等;核心组合有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等;形成新处方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五味子、西洋参等。从药性到高频药物及新处方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整体治则为扶正祛邪,兼顾气阴。  相似文献   
6.
聂安政  赵雪睿  王雨  凡杭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9,50(3):767-771
"包煎"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而一些人对需包煎的中药、包煎的原因以及如何包煎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包煎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包煎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包煎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朱春胜  姜卓希  李佳静  张冰 《中草药》2020,51(13):3569-3574
目前,国内外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植化分离法、药理活性示踪法、色谱法等,上述方法为阐明中药物质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如何形成一套既能较好的体现中药"整体观"特色,又能反映中药发挥药效的多成分特点研究模式,已成为业内学者探索的重要方向。中药血清谱效学是在谱效理论研究基础上,以体内血清化学指纹图谱及相应的药效学开展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抽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瓶颈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揭示中药发挥药效的实质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抽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瓶颈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揭示中药发挥药效的实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清热类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其药学监护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事件详细个案,统计、分析其发生原因和特点,总结清热类中药的药学监护点.结果 共收集22味常用清热类中药、111例不良反应/事件个案,主要分布在15~59岁人群中,男女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事件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自行用药、超量用药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结论 清热类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未正确用药所致,可根据清热药药性特点建立适宜的药学监护方法,减少不良反应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期高果糖饮水对大鼠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病理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10)和模型组(n=10),分别给予清水和10%的果糖水,均给予普通饲料,自由饮食饮水,连续58 d.动态检测大鼠血清和尿中的尿酸和肌酐水平,计算尿酸清除率(CUA)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检测尿酸代谢相关酶黄嘌呤氧化酶(XOD)、腺苷脱氨酶(ADA)和鸟嘌呤脱氨酶(GuDa)活性,并观察造模结束时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第7、22、30、37、44、58天,模型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81.12 ±31.06) μmol/L比(54.27±23.42)μmol/L,P=0.017; (145.82±29.66) μmol/L比(114.90±28.04) μmol/L,P=0.033; (131.16±61.93) μmol/L比(54.67 ±33.49) μmol/L,P=0.002; (110.01±42.82) μmol/L比(66.43 ±22.50) μmol/L,P=0.007; (211.60±44.31) μmol/L比(171.44±38.72)μ.mol/L,P=0.039;(102.97±45.46) μmol/L比(62.24±20.89) μmol/L,P=0.02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实验第22、37天血清XOD活性显著降低[(48.19±8.04)U/L比(58.71 ±5.18) U/L,P=0.003;(60.07 ±6.53) U/L比(66.74±6.58) U/L,P=0.027];实验第37、44天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60.00±8.22) U/ml比(46.19±14.16) U/ml,P=0.048; (75.00±16.94) U/ml比(59.17±10.27) U/ml,P=0.037];实验第44天血清GuDa活性显著升高[(10.07 ±0.66)U/L比(9.33±0.71) U/L,P=0.037].实验第44天,模型组的CUA和CCR均显著低于正常组[(0.24±0.15)ml/min比(0.40 ±0.12) ml/min,P=0.021; (0.33 ±0.21) ml/min比(0.57 ±0.27)ml/min,P=0.040].实验第58天,模型组大鼠肾小球数量减少、毛细血管壁增厚、囊腔变窄,未见异物沉积.结论 连续饮用高果糖水可引起大鼠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诱发高尿酸血症.该病理现象的发生可能与果糖在体内代谢引起尿酸生成增多及尿酸经由肾脏排泄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陈佩琼  侯雪茜  许晨  张庆  朱春胜  李方 《中医学报》2021,36(5):1057-1063
目的:采用谱效关系学揭示猫须草发挥降尿酸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技术获取能够反映10批不同产地猫须草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体积分数10%D-果糖饮水复制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10批不同产地猫须草降尿酸药效实验,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方法,筛选出对猫须草发挥降尿酸药效有显著影响的成分。结果:从UPLC指纹图谱获得共有峰14个,整体动物实验显示,10批猫须草降尿酸药效范围为16.11~45.86μmol·L-1,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UPLC-MS)结果分析显示,共有峰咖啡酸、香草醛、迷迭香酸、5,6,7,3',4'-五甲氧基黄酮等成分对降尿酸药效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猫须草降尿酸药效可能是咖啡酸、香草醛、迷迭香酸、5,6,7,3',4'-五甲氧基黄酮等成分协同发挥的作用,同时谱效关系研究思路为猫须草的质量控制和降尿酸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