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7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26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400篇
综合类   1175篇
预防医学   390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93篇
  11篇
中国医学   440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检测蒜氨酸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探讨蒜氨酸体内外抗菌机制。方法 体外微量稀释法检测蒜氨酸MIC和MBC,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表面蒜氨酸,探讨蒜氨酸抗菌机制。体内蒜氨酸和青霉素分别治疗金葡菌感染家兔脓肿,检测脓汁标本中细菌存活情况,探讨体内蒜氨酸抗菌作用。结果 蒜氨酸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3.047 μg·mL-1、6.094 μg·mL-1、0.386 μg·mL-1、0.386 μg·mL-1,蒜氨酸体外无杀菌活性。浓汁标本:死菌率蒜氨酸治疗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1),与青霉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 0.05);活菌率蒜氨酸治疗组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01),与青霉素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蒜氨酸与菌体蛋白、细菌酶蛋白结合阻断细菌与环境物质交换,抑制细菌生命活动,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无杀菌活性;蒜氨酸体内代谢成大蒜素,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5-羟维生素D3(Vit D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T2DM早期肾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继续原有降糖方案,治疗组在既往用药基础上,肌肉注射Vit D3注射液,疗程均为10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上调,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及肾脏损伤分子-1(KIM-1)水平下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Vit D3水平上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T2DM患者Vit D3水平与MA(r=-0.432),β2-M(r=-0.615),及KIM-1(r=-0.763)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Vit D3可有效减轻T2DM患者的早期肾损害,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以对氨基水杨酸(PAS)为母核,选用不同的连接子将PAS、异烟酸和氟喹诺酮三种结构单元缀合,设计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TM1和TM2;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分子,测试了目标分子抗结核及抗人致病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TM2a抗结核活性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 TM1a与阳性对照药物氟喹诺酮中活性最强的克林沙星相当; TM1a对所测试菌株都显示最强抑制活性, TM1b与TM2a对多数菌株显示很强抑制活性, TM1h/2h对部分菌株具有强抑制活性; TM1a/1h对金葡菌ATCC14125的抑制活性远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值得进一步研究。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TM1a和TM2a分别在8及32μg·mL-1浓度下表现出相对安全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PAS为母核的三分子药效团拼接的新型分子,部分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抑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5.
6.
7.
看过《小人国历险记》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小人国里的人矮小得出奇,生活习俗十分有趣。在现实世界上,确实也存在过“矮人国”。不久前,在秘鲁中部地区发掘出一座古城遗址。据专家考证,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是一个身材比非州侏儒种族还要矮小的古代人种,平均身高只有70厘米。作出这个结论,不仅仅是根据这些人遗留的骨骼,而且是因为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和武器的尺寸都非常小。  相似文献   
8.
呕吐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位在胃,病机为胃气上逆。但五脏之气相应,病气相传,久吐不愈,或反复发作,又每多关于五脏。笔者从平调五脏入手,结合和胃,治疗顽固性久吐不已着,每天获良效,现结合临床,分析介绍如下。1.中虚气陷运脾升清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胃为阳土,得阴始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人体升降,无器不在,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故脾虚气陷而升清无权者,必影响胃之和降。临证见呕吐久久不止,伴腹胀便溏、面黄不华、四末不温或伴见脱肛、便血、肛门虚坠者,可辨属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所致。治…  相似文献   
9.
内服石杉碱甲配合能力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苗秀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51-2551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院经 X 线、手术、病理证实位于脾脏上的腹腔妊娠并形成石胎一例。病例报告住院号86—2872,患者,女,48岁,已婚,因食欲不振伴全身乏力四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