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筛选适用于临床术前评估患者输血的风险指标,为患者提供精细化输血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住院成人患者1 283例,其中有721例成人患者在CPB下行心脏瓣膜手术,性别不限,年龄18—72岁。以体外循环(CPB)结束时点为截点进行分组:CPB时段输血组(整个CPB过程中接受异体输血治疗)和CPB后时段输血组(在CPB结束至出院期间接受异体输血治疗)。采用组间单因素分析P0.1的参数及临床上与输血相关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721例患者中,围术期480例(66.57%)接受输血治疗,CPB过程中185例(25.66%)接受输血,CPB结束至出院时段422例(58.53%)接受输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1)、老年(60—74岁)(P0.01)、BMI[(18.5—23)Kg/m2](P0.01)、BMI[(24—27)Kg/m2](P0.01)、BMI(28 Kg/m2)(P0.01)、术前合并房颤房扑(P0.01)、双瓣(P0.01)、三瓣(P0.05)、NYHAⅣ级(P0.01)、术前贫血(P0.01)、糖尿病(P0.05)是CPB时段输血的影响因素;年龄(P0.01)、BMI(P0.01)、术前贫血(P0.01)、手术时间(P0.01)、术中失血量(P0.01)是CPB后时段输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高龄、低BMI、术前未合并房颤房扑、2个以上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贫血、NYHAⅣ级、糖尿病是CPB时段接受输血治疗的风险因素;高龄、低BMI、术前贫血、长时间手术、大量术中失血是CPB后时段接受输血治疗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马熠  陈静 《贵州医药》2011,35(6):544-545
七氟醚因其诱导迅速、耐受性好、肝毒性小、刺激性低、以及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苏醒迅速、而在小儿麻醉中广泛应用,然而在小儿麻醉中苏醒期躁动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扩张指数(IVC-DI)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8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男29例,女91例,年龄65~85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经胸IVC-DI监测组(I组)、每搏量变异度(SVV)监测组(S组)和血压监测组(C组),每组40例。I组IVC-DI>18%时,补充胶体液250 ml;若IVC-DI≤18%,而MAP低于基础值的80%,给予升压药物。S组SVV>13%时,补充胶体液250 ml;若SVV≤13%,而MAP低于基础值的80%,给予升压药物。C组MAP低于基础值的80%时,补充胶体液250 ml,当胶体液量达20 ml/kg时血压仍未改善,给予升压药物。记录麻醉药物用量、出血量、晶体和胶体输注量、总输注量、升压药物使用和输血情况。记录术后6 h、1、2、3 d活动(抬腿屈膝)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  相似文献   
4.
章放香  殷瑞香  马熠 《江苏医药》2005,31(5):379-380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都是超短效的静脉麻醉药,两者复合的靶控输注(TCI)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研究通过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为神经外科麻醉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12个月认知功能和血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77例,男43例,女34例,年龄65~75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异氟醚组(I组,n=32)和七氟醚组(S组,n=45)。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于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12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同时留取患者血清,于以上时点测定Aβ40和Aβ42浓度。结果术后3 d I组和S组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I组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12个月I组和S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40.6%)vs 15例(33.3%)]。两组不同时点血清Aβ42和Aβ4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对近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于异氟醚,但长期的影响可能是一致的;两者对患者术后12个月血清β淀粉样蛋白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对体外循环下(CPB)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围手术期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多巴胺组(A组,n =20)和去甲肾上腺素组(B组,n=20),于心脏复跳后使用多巴胺3~10 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1 ~0.1μg/(kg·min),观察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监测病人术后的肾功能.结果:去甲肾上腺素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术中同时间点多巴胺组(P<0.05或P<0.01),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及第2天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肌酐、尿素氮与术前相比组内与组间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比多巴胺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七氟醚用于紫绀型心脏病患儿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象选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紫绀型组(A组)20例,非紫绀型心脏病(B组)20例,面罩密闭自主吸入8%浓度的七氟醚。记录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记录BIS达到45±10时间,以及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插管即刻(T3)和插管后5分钟(T4)时B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及结论:七氟烷能安全地应用于紫绀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但是诱导时间明显长于非紫绀型心脏病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肝硬化行肝部分切除术病人镇痛效果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病人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七氟烷组,n=40)和丙泊酚泵注麻醉组(丙泊酚组,n=40),对2组病人的血清ALT、AST水平及镇痛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七氟烷组病人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丙泊酚组(P<0.01),术中麻醉药每小时耗量、术中维持费用、麻醉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1);术后2组病人的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降低(P<0.01);七氟烷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不会在极大程度上提升肝硬化病人行肝部分切除术病人血清ALT、AST水平,不会造成显著肝损害,节省费用,同时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后均接受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背景剂量8ml/h,冲击剂量4ml/30min。D组配方为1μ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C组配方为0.2%罗哌卡因。所有患者同时接吗啡静脉镇痛泵(1 mg/ml吗啡50 ml)作为爆发疼痛时的解救药,冲击剂量1ml/5min,无背景输注。观察吗啡用量、术后6、12、24和48h的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患肢肌力、髋关节最大屈曲和外展活动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术前1d、术后第1、7天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 D组吗啡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和48h,D组患肢肌力评分明显高于C组,髋关节最大外展活动度和最大屈曲度明显大于C组(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第1天和第7天两组的PSQI评分明显增高,且D组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后恶心呕吐、瘙痒、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相对于0.2%罗哌卡因,1μg/ml右美托咪定复合0.1%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可以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提供更好的镇痛,提高术后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锻炼和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