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精准输血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心脏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491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术中相关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输血比例为70.67%(347/491),其中大量输注红细胞(4 U)者占56.82%(279/491)。单因素分析:输血4 U组(n=279)与输血≤4 U组(n=212)比较,多项比例,包括年龄65岁、BMI18.5 kg/m~2、有心脏手术史、双瓣置换、NYHAⅣ级、主刀医生临床技术水平得分、术前Hb≤130 g/L、体外循环时间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心脏手术史者(n=99)为OR 1.86、95%CI 1.01—3.47、P0.05;双瓣置换者(n=202)为OR 2、95%CI 1.24—3.17、P0.05;NYHAⅣ级者(n=41)为OR 2.31、95%CI 1.31—4.08、P0.05;术前Hb≤130 g/L者(n=90)为OR 2.58、95%CI 1.62—4.15、P0.01。结论有心脏手术史、双瓣置换、NYHA IV级、术前Hb≤130 g/L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死亡4例,存活76例,发生并发症58例。术后2周,患者LVEDD、LAD、LVEF均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LVEDD80 mm、LAD60 mm、LVEF50%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前的贫血现状,明确术前贫血对围术期输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住院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做回顾性调查。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研究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8 275例患者,贫血患者1 650例,总贫血率为19.94%。女性贫血患者1 101例,男性贫血患者549例,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5.53%、13.85%(P0.05);从低到高4个年龄阶段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0.83%(≤15岁)、20.55%(16—44岁)、18.72%(45—64岁)、28.61%(≥65岁)(P0.05);贫血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5岁及以上。不同肥胖等级(BMI)患者贫血发生率也有较大的差异(P0.05)。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患者围术期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48 U、3.30 U(P0.05),输血率分别为30.87%和21.93%(P0.05);输血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21.57d,未输血组为16.03 d(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19.94%;不同性别、年龄、BMI的患者贫血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贫血率高于男性。术前贫血会增加患者围术期输血率;输血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而贫血不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该院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用血情况及输血相关因素.方法 对108例开胸探查肺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及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输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22例至少输注了1 U红细胞,输血率为20.37%;术前贫血、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手术持续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术中失血量是患者是否需输血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组织学分类、T/N分期和血型对围术期是否需输血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术中失血量、BMI、术前贫血与否是患者是否需输血的主要决定因素,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前血红蛋白浓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手术术中术后红细胞(RBC)用血总量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7例行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中术后RBC用量的术前术中影响因素,包括置换瓣膜数、年龄、性别、术后并发症、体质指数(BMI)、CPB时间、术前是否合并房颤等因素,用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回归分析筛选确认。结果单因素分析,不同BMI、瓣膜置换数、CPB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间术中术后RBC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房颤间术中术后RBC用血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回归分析,BMI、瓣膜置换数、CPB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是术中术后RBC用血总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相对于CPB转机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PCT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用PCT作为评估CPB患者的预后辅助工具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入住该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行CPB心脏手术后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对术后患者出院或病情转归时的心功能进行分级,将患者分为NYHAⅡ级(A组)、NYHAⅢ级(B组)、NYHAⅣ级(C组),分别测定术前(T0)、手术结束(T)、术后4h(T4h)、术后24h(T1d)、术后48h(T2d)、术后72h(T3d)及术后7d(T7d)7个不同时间点的PCT,对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PCT于CPB结束后开始升高,48~72h达到高峰,但3组在24h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在3d和7d的PCT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第7天的PCT与组别呈正相关,相关程度最好。用PCT评估CPB术后患者预后时的ROC曲线以第7天面积最大,为0.926,灵敏度及特异度可分别达到91.4%及93.7%。结论 PCT是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极佳的CPB患者预后参考指标,血浆PCT的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心脏术后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来判断CPB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妇科手术住院患者术前贫血的发生状况与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患者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调取2011年1月—2018年1月妇科住院手术患者病历9 964例,主要包括患者的ID、年龄、身高、体重、血型、民族、疾病诊断、Hb、手术名称、手术时间等信息,应用stata15.0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妇科手术住院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46.50%(4 633/9 964);以中度贫血为主55.47%(2 570/4 633),以年龄≥80岁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66.67%(28/42)最高;体质指数(BMI)分级中,偏瘦、正常与过重及以上患者的术前贫血发生率分别为54.89%(202/368)、50.82%(2 478/4 876)、41.38%(1 953/4 720)(P0.01);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OR=1.225)、BMI(OR=1.199)和疾病类型(OR=1.093)是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围手术期输血率:术前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分别为12.71%(589/4 633)vs 0.73%(39/5 311)(P0.05)。结论妇科手术住院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较高;术前贫血严重程度与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中输血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作为肾功能异常组,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它们的资料,对两组病例的术中输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功能正常组的术中输血量平均值(866.48±710.82)mL,肾功能异常组的术中输血量平均值(1 990.71±1 925.26)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输血量<1500 mL肾功能异常的患者14/47例(29.8%),术中输血量>1 500 mL,肾功能异常的患者14/18例(77.8%),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输血量可明显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患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行CPB下心脏手术的CHD患儿560例,依据术后48 h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00例和非AKI组460例。分析2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对AKI组患儿进行随访,采用Cox回归分析术后发生AKI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12个月、有肺炎或心力衰竭史、术前血肌酐70μmol/L、主动脉阻断时间30 min、CPB时间45 min是CHD患儿CPB下心脏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截止末次随访,100例AKI组患儿存活82例,死亡18例,病死率为18.0%,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术中血糖8.3 mmol/L是CHD CPB下心脏术后发生AKI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龄(12个月)、有肺炎或心力衰竭史、术前血肌酐升高(70μmol/L)、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30 min)、CPB时间延长(45 min)可增加CHD患儿CPB下心脏术后发生AKI的风险,术中血糖的严格控制有助于改善术后AKI患儿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CPB)过程中循环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术后肺、肾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选择2002年10月~2003年12月1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在换瓣术前、手术过程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循环细胞因子水平与肾、肺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①CPB开始后TNF-α、IL-6、IL-8、CRP、IL-10、IL-1r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促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在CPB结束时达峰值。而IL-8水平在CPB结束后2h达峰值;抗炎症因子IL-10在CPB结束时均达峰值,IL-lra在CPB结束后2h达峰值。CRP水平于CPB结束后第二天达峰值,为(141.14±27.81)mg/L。CPB结束时,IL-8和IL-6均与IL-10呈正相关(r=0.509,P<0.01;r=0.418,P<0.01),IL-6还与CRP呈正相关(r=0.452,P<0.01);②CPB结束后第一天,2/15例发生急性肾衰竭,9/15例尿蛋白超过正常上限,所有患者N-乙酰-β-D-葡萄糖酐酶(NAG水平均升高。尿NAG酶水平与CPB结束后的T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r=0.501,P<0.01)。Ccr与术后CRP呈负相关(r=-0.404,P<0.05)③CPB结束时气道平台压(PPlateau)已明显升高,CPB结束后1h达峰值,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气道峰压(PPeak)在CPB结束后1h亦明显高于术前,P<0.01。CPB结束后1h的TNF-α水平与PPeak呈正相关(r=0.472,P<0.01)。结论心脏换瓣术过程中循环促炎症细胞因子、抗炎症细胞因子均明显升高,细胞因子IL-6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CRP呈正相关。促炎症因子水平与术后肾、肺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提示清除循环炎症因子可能是防治心脏手术后肾、肺损害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患者围术期因素对术中大量输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粘液瘤中心2018年3—12月术前明确诊断腹膜假粘液瘤,择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假粘液瘤减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手术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分为大量输血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围术期因素(年龄、BMI、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水平、纤维蛋白原、术前/术后腹膜癌指数、减瘤指数、手术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对术前因素与术中大量输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术前/术后腹膜癌指数、减瘤指数与术中大量出血有关系(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术中大量输血具有影响(P0.05)。结论术前纠正贫血,提高患者体重指数有利于减少术中大量输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记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观察各时间点QTd值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延长,以术后第1天最显著(P〈0.01)。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均〉80ms。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后QTd与QTcd明显延长,提示术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与手术、麻醉有关。QTd有可能作为预测CPB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喉咽癌手术患者术前贫血情况,明确喉咽癌患者术前贫血对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721例喉咽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喉咽癌患者术前贫血率17.37%,其中轻、中度,重度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95%、3.43%。男性贫血患者242例,女性贫血患者57例,男女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5.48%、36.08%;各年龄段贫血与BMI(身体质量指数)贫血发生率有较大差异(P0.05)。贫血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手术时间(19.37 d/130.59 min)较非贫血患者(15.26 d/113.68 min)延长(P0.05)。对患者住院天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贫血、WBC升高、ALB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患者住院天数延长。结论喉咽癌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17.37%;不同性别、年龄、BMI的患者贫血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术前贫血、WBC升高、ALB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可使住院天数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作为肾功能异常组,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它们的资料,对两组病例的CPB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功能正常组的CPB平均时间(143.41 ± 48.20)min,肾功能异常组的CPB平均时间(197.82 ± 43.3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27),CPB时间< 150 min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27例(18.5%),CPB时间> 150 min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3/38例(6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结论:CPB时间可明显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35例患者,使用SF-36健康量表进行术前、术后生存质量的评估,根据SF-36得分高低,以中位数为界,将全组病例划分为高分组69例及低分组66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评分高低的因素。结果 (1)所有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P<0.01);(2)尽管女性患者术前所有维度评分均低于男性患者(P<0.05,P<0.01),但术后6个月仅在躯体疼痛及心理健康2个维度与男性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分别影响患者术后躯体健康评分(PCS)及心理健康评分(MCS),呈负相关(OR=0.804,P=0.041;OR=0.882,P=0.023),而文化程度则与术后PCS及MCS评分呈正相关(OR=11.624,P=0.008;OR=8.700,P=0.011)。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生存质量改善程度受文化程度高低、住院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5月于该院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前1d,术后监测,并比较两组的INR和sTM值。结果术前1d,术后IN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M术前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栓塞组栓塞时sT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TM栓塞时显著增高,对其进行检测可有效地预防栓塞威胁,指导开展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NT-proBNP浓度对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4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施行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3、12、30d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术前NT-pro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NYHA)、瓣膜狭窄程度(MV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房颤的关系,比较手术前后NT-proBNP的差异及变化规律,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对手术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血浆NT-proBNP浓度与心功能、房颤呈正相关(r=0.69,P<0.01;r=0.71,P<0.01),与瓣膜开口面积、LVEF呈负相关(r=―0.48,P<0.01;r=―0.35,P<0.01)。术后第1天血浆NT-proBNP浓度急剧升至峰值,第3天至第12天逐渐降至接近术前水平,第30天降至术前水平以下。术后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强心药应用时间与术前、术后第1天NT-proBNP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与术后第3天NT-proBNP浓度呈正相关。术后第3天NT-proBNP浓度较术后第1天下降50%以上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下降小于50%的患者(P<0.01)。结论动态监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NT-proBNP浓度对评估术后心脏功能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后出现心排血量减少的高危因素,以提高预后,改善心功能。方法:经诊断、纳入与排除后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接受心脏瓣置换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手术方法,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相应得(的)辅助治疗。术前6个月患者接受飞利浦超声诊断检查,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模内径、左心房内径、心排血量及术后心排血量,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膜瓣数量。并分析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后出现心排血量减少单因素与多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有24例心排血量减少,发生率20.00%,未减少96例(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术前心胸比与术后排血量减少无关(P0.05),术前心功能分级、体外循环转机时间、置换膜瓣数量、术前左室输血分数、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是排血量减少的单因素(P0.05)。术前心功能分级、体外循环转机时间、术前左室输血分数、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是排血量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置换膜瓣与其无关。结论:重视脏瓣置换术前患者的术前心功能分级、体外循环转机时间、术前左室输血分数、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有效预防心排血量减少,有利于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患者术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108例患者,根据患者CRT术前HDL-C水平分为低HDL-C组(HDL-C1.12mmol/L)51例,高HDL-C组(HDL-C≥1.12 mmol/L)57例。随访至2017年2月,终点事件为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分析评价CRT术后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随访结束,共有24例(22.22%)死亡,35例(32.41%)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高HDL-C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酶(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使用率、NYHA心功能Ⅱ级人数高于低HDL-C组,而NYHA心功能Ⅲ级人数少于低HDL-C组(P0.05)。(2)高水平的NT-pro BNP、谷草转氨酶(AST)是CRT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HDL-C≥1.12 mmol/L、使用ACEI/ARB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3)高水平的NT-pro BNP是CRT术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HDL-C≥1.12 mmol/L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CRT术前HDL-C水平与患者术后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术前HDL-C≥1.12 mmol/L的CRT术后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高血糖症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本院86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非糖尿病成年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周用标准化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在术中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按照术中出现高血糖(〉200mg/dL)与否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分析术中高血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术中出现高血糖的患者,与术中未出现高血糖的患者比较,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术中高血糖是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毹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