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全麻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9~78岁,BMI 19~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1.0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内输完。术中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以0.2~0.5μg·kg-1·h-1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20min;C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20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和术后2 d(T2)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 C)、肌酐(Cr)、尿素(URE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量、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术后低血压、心脑血管事件等)。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ALT、AST、Cr、UREA均明显降低(P0.05),T2时两组ALT、UREA,D组AST明显降低(P0.05);T1、T2时D组ALT、AST、UREA明显低于C组(P0.05),T1时D组Cr明显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D组尿量明显增多(P0.05),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有利于保护肝肾功能,增加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HRV)和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冠心病择期全麻下拟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5~80岁,BMI 19~27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T组于诱导前30 min至术毕经皮电刺激双侧内关穴、郄门穴,频率为4/20 Hz疏密波,电流强度以食指或中指微微发颤为宜(得气指证)。C组在相同穴位上贴电极片并连接治疗仪但不做电刺激。于术前1d、术后1、3和5d记录R-R间期并计算HR、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d晨采集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测定hs-cTnT含量。记录术后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术前1d比较,C组术后1、3和5dHR明显增快,HF明显降低,术后1、3dTP明显降低(P0.05);T组术后1d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组术后1dHR明显减慢,TP和HF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术后2dhs-cTn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T组术后2dhs-cTnT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心脏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郄门穴可通过调节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1d迷走神经功能,降低术后2d血中hs-cTnT含量,改善术后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 (TEAS)对高龄老年患者止血带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影响。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 40例,性别不限,年龄> 75岁,体质量指数( BMI)20~30 kg/m2,ASA分级 II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 TEAS组(T组)和对照组( C组)。 T组于麻醉后以 G6805-2型低频脉冲治疗仪持续刺激患者双侧内关穴及合谷穴至止血带放气, C组于相同穴位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于患者入室( T0),止血带充气前( T1),止血带充气后 30 min(T2)、60 min(T3),止血带放气前(T4),止血带放气后 1、3和 5 min(T5-7)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用量,于 T4、T6和 T7分别采集动脉血样,通过血气分析测定血乳酸( Lac)浓度和 pH值,于 T0、止血带放气后 30 min(T8)、术后 6 h(T9)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 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 IL)-6、内皮素 1(ET-1)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 MAP和 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与 T4时比较, T6和 T7时血浆 Lac浓度升高,pH值降低(P<0.05);与 C组比较,T组患者 T8-9时血清 TNF-α、ET-1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T9时血清 IL-6浓度降低(P<0.05)。结论:TEAS对止血带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作用,其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 TNF-α、IL-6、ET-1浓度,提高血清 SOD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止血带引发的肢体 IR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单侧肘关节下骨折择期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对止血带耐受情况、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刺破血管、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6.0±1.2)min,短于对照组的(11.5±2.1)min;麻醉起效时间(13.0±1.7)min,长于对照组的(7.8±1.5)min;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3.3%(16/30),低于对照组的90.0%(2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64、-12.781,χ2=9.932,P值均﹤0.01);而两组感觉阻滞效果、止血带耐受、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确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病因病机有"风""火""痰""虚""瘀"五类。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受"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启发,认为无论虚实,肝风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的主要病机,并将肝风分为虚肝风和实肝风两类。我们介绍了李教授从肝风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的脉证标准和方剂化裁,并附医案和医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per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AS)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老年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择期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80例,男25例,女55例,年龄65~75岁,BMI 18~32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S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T组麻醉诱导前30 min于双侧合谷穴和内关穴行TEAS至手术结束,频率为2~100 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为患者能够耐受有较强震颤感但无刺痛的强度(约6~10 mA);C组在相同穴位上贴电极片并连接治疗仪但不做电刺激。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6、24、48 h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48 h镇痛方案满意度评分,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和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6 h静息时VSA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6 h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组术后6、24、48 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明显减少(P0.05);T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行径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