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脊髓的假瘤样脱髓鞘病变(TDLs)与肿瘤之间的鉴别非常困难。由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脊髓TDLs的误诊往往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方法对5例收治的脊髓TDLs的患者进行了总结,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4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肌力下降、疼痛及麻木等;脊柱所有节段均可能受累及;影像学表现包括:占位效应、病灶周边水肿、不规则环形强化等;1例接受病灶活检,另外4例接受病灶手术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无法正确判断病理类型;在病理结果证实为TDLs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随访中未见病灶复发及症状加重。结论由于不同的诊断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脊髓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需要谨慎处理:术前应尽量完善各种辅助检查;At中以保留正常脊髓功能为主,不追求病灶全切除,并可进行活检;在病理分析遇到困难时应寻求神经病理学帮助;对于术前高度怀疑为脊髓TDLs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诊断性激素治疗,但需从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密切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岩静脉与手术入路的关系,将其分成4种情况:①岩静脉不阻挡入路;②岩静脉的主干阻挡入路;③岩静脉的属支阻挡入路;④岩静脉为责任血管。根据4组不同情况,总结处理方法。结果手术有效率为99.03%;平均随访25个月,复发率4.89%。岩静脉不阻挡入路82例;岩静脉主干阻挡入路28例,予以切断5例(2.42%);属支阻挡入路62例,予以切断1~3支30例(14.49%);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35例(16.91%),均电凝后切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0.48%),无死亡病例。结论岩静脉的处理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重要的操作环节,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病人的临毒资料,均在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3例,Ⅱ级切除9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老年人上矢状窦中部脑膜瘤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脊髓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均n=40)。依达拉奉组给予依达拉奉10mg·kg-1,每日2次腹腔注射,连续6d;对照组给予等量同次数的生理盐水腹腔灌注;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给药。在伤后第1、7、14、28天观察各组大鼠活动情况行BBB评分,取受伤脊髓节段检测抑制羟自由基能力、caspase-3蛋白表达、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依达拉奉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组caspase-3与对照组比各时间点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减少急性脊髓损伤部位的羟自由基,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大型复杂的鞍区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主要以脑性耗盐综合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the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为主,它们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原则相反,如果误诊常使病情恶化。本研究探讨低钠血症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神经外科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的低钠血症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7例低钠血症患者中.56例血钠和血容量恢复,3~5d血钠纠正至正常,按24h尿钠检测结果补充钠,维持正常血钠水平,均获得痊愈出院。其中SIADH误诊为CSWS23例。1例由于血钠纠正过快而死于广泛性脑肿胀。结论:鉴别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治疗鞍区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关键。血浆渗透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病情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填补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形态学资料,为鼻腔项、颅前窝手术提供保护病人嗅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正常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结果:上鼻甲内侧面的嗅丝密度高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外侧列嗅丝数6-12条。硬膜、蛛风膜包囊嗅丝腔项部呈囊状者为10%。嗅球前端距大脑额极19.33mm,嗅球中部、嗅束中部、嗅束后端的内侧缘距大脑眶面内侧缘依次为3.64mm、6.58mm、8.96mm。结论:提供国人嗅神经、嗅球和嗅束的一些解剖学数据,提示鼻腔或经鼻腔至颅前窝入路的手术,应尽量保护上鼻甲内侧面粘膜,应在一定范围内向上轻拉额叶框面,保护嗅球和嗅束。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材料与方法 为补充国人视神经的一些解剖学数据 ,本文在 2 1例 (男 1 3 ,女 8)正常成人头颅标本上 ,开颅后去除大脑半球 ,打开眶顶 ,保留视神经管下壁。在1 0倍手术显微镜下 ,解剖观测了视神经眶段、视神经管段和颅段的走行、长度和外径。2 结果和讨论2 .1 视神经各段的长度和外径 各段的长度、宽度(中部的左右径 )和厚度 (中部的上下径 )见附表。可见视神经眶段、视神经管段和颅段的长度之比为 1∶0 .61∶0 .4 6,宽度之比为 1∶0 .77∶1 .1 5 ,厚度之比为 1∶0 .90∶0 .5 8。由外径可见 ,眶段和视神经管段近似圆柱状 ,而颅段则为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化与精准化价值。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18例接受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机器人组),15例接受C形臂X线机透视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透视组),19例接受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记录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术中出血量、置钉准确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Cobb角,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机器人组和透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透视时间最长、辐射剂量最大,机器人组透视时间最短、辐射剂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和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透视组术后3 d VAS评分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精度高、创伤小、辐射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满足适应证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生物电阻抗特性,探索出恶性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特征性电参数,为区分恶性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四电极法阻抗测量设计了一种体外阻抗测量传感器,利用普林斯顿阻抗分析仪Versa STAT3对10例裸鼠脑胶质瘤和脑组织进行阻抗测量,并对20Hz~250 k Hz范围内阻抗频谱特性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生物阻抗谱理论,建立体外脑胶质瘤等效电路模型,并利用ZSimp Win对等效阻抗电路进行拟合仿真,以探讨脑胶质瘤在阻抗电路中的特性。结果胶质瘤的阻抗模值在20 Hz~250 k Hz范围内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幅值曲线在200 Hz和50 k Hz附近各存在一个斜坡,这两个斜坡的斜度都小于对应的正常鼠脑组织的斜度。10组裸鼠体外实验中,胶质瘤和脑组织的虚部-实部图中有两个时间环节,可以用两个时间常数的等效电路代替,并且电路元件中的参数R1对于胶质瘤和脑组织差异明显。结论体外鼠脑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可以用阻抗特性曲线的斜坡值进行定量区别。此外,等效电路电参数中的R1也可以作为一个区分胶质瘤和脑组织的指标,这为临床检测和区分胶质瘤组织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