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L5/S1双侧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62例,男46例,年龄26~86(52.8±10.4)岁,所有患者腰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腰椎CT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完整。根据是否伴有滑脱及Meyerding分度将患者分为无滑脱组(28例)、Ⅰ度滑脱组(46例)和Ⅱ度滑脱组(34例)。在腰椎轴位MRI的L5下终板层面测量椎体横截面积(V CSA)、竖脊肌横截面积(ES CSA)、多裂肌横截面积(MF CSA)以及关节突关节角度(FJA),并计算平均关节突关节角度(mFJA)、多裂肌相对横截面积(MF rCSA)、竖脊肌相对横截面积(ES rCSA)、多裂肌脂肪浸润率(MF FIR)及竖脊肌脂肪浸润率(ES FIR)。比较三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V CSA、mFJA、MF CSA、ES CSA、MF rCSA、ES rCSA、MF FIR以及ES FIR之间的差异,并使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病程、BMI、mFJA、MF rCSA、ES rCSA、MF FIR、ES FIR等参数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BMI、V CSA、mFJA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滑脱组女性患者(29%)占比显著低于Ⅰ度滑脱组(61%)和Ⅱ度滑脱组(76%)(P<0.05);无滑脱组的身高(1.68±0.06m)相较于Ⅰ度滑脱组(1.64±0.75m)和Ⅱ度滑脱组(1.63±0.54m)更高(P<0.05),病程相较于Ⅰ度滑脱组和Ⅱ度滑脱组更短(P<0.05)。三组间MF CSA、MF rCSA以及ES F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滑脱组的ES CSA和ES rCSA(3183.2±1196.38mm2和2.14±1.11)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2579.28±896.56mm2和1.65±0.65)及无滑脱组(2401.40±742.98mm2和1.56±0.58)(P<0.05);Ⅱ度滑脱组的MF FIR(40.70±14.05)%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30.39±12.98)%及无滑脱组(26.69±9.96)%(P<0.05);Ⅰ度滑脱组与无滑脱组间ES CSA、ES rCSA和MF F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81,95%CI:1.120~7.062,P=0.028)及MF FIR增加(OR=1.044,95%CI:1.003~1.088,P=0.034)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滑脱程度较重的双侧峡部裂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更严重,并且出现了竖脊肌的肥大,女性及MF FIR增加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3例,女42例;年龄(52.3±8.0)岁(范围28~66岁);双节段63例、三节段22例。采用ROI-C治疗45例(ROI-C组),采用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40例(钛板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Cobb角、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8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6.9±2.0)个月(范围12~22个月)。双节段ROI-C组手术时间为(110.37±8.25)min,较钛板组(139.5±10.54)min短;术中出血量为(15.74±8.10)ml,较钛板组(23.71±9.70)ml少。三节段ROI-C组手术时间为(130.00±5.70)min,较钛板组(162.83±5.59)min短;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颈椎Cobb角分别为15.31°±1.55°、15.20°±0.42°,优于术前11.23°±2.03°、9.20°±1.14°;钛板组为15.89°±1.13°、16.08°±1.88°,优于术前11.25°±2.01°、9.00°±1.60°;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VAS评分分别为(1.83±0.66)分、(2.60±0.52)分,低于术前(7.49±0.51)分、(7.60±0.52)分;钛板组为(1.79±0.50)分、(2.41±0.51)分,低于术前(7.61±0.63)分、(7.42±0.52)分;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JOA评分分别为(15.00±0.84)分、(14.70±0.95)分,优于术前(7.20±0.87)分、(6.60±1.27)分;钛板组为(15.29±0.85)分、(14.83±0.58)分,优于术前(6.89±1.03)分、(6.92±0.67)分;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JOA改善率均为优。ROI-C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2.22%,1/45),钛板组发生吞咽困难8例(20.00%,8/40),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2)。结论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采用ROI-C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血管内弹簧圈置入法初步建立恒河猴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方法选择4只成年健康恒河猴为实验动物,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将1枚弹簧圈(2 mm×10 cm)置入大脑中动脉(MCA)起始部(不解脱弹簧圈),完全阻断MCA血流2 h,回收弹簧圈,恢复MCA血流灌注,初步建立恒河猴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通过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I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动物模型是否成功。结果成功将弹簧圈置入4只恒河猴MCA起始部。弹簧圈释放后,MCA血流被完全阻断,远端血管不显影。阻断2 h,回收弹簧圈后MCA血流恢复。阻塞后2 h MRI检查显示,4只动物T1和T2加权相均未显示有梗死病灶,皮质和基底核区在弥散加权相(DWI)上出现异常高信号,MCA阻塞侧大脑半球肿胀。MRA检查显示MCA完全闭塞。动物苏醒后出现肢体偏瘫、口角歪斜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利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技术制作恒河猴可逆性MCA阻塞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P)合并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快速评分系统对腰椎退变性疾病(LDD)手术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接受PLIF手术的1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OP和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的诊断分为无合并症组49例、OP或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组68例和OP合并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组24例, 统计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BMI、骨密度、术后出院日、出血量、手术节段数、双侧L3、L4、L5椎体下终板层面肌肉面积和脂肪浸润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复查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作为统计数据, 按照有无合并症分为A组(无合并症组), B组(OP或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组), C组(OP和中重度椎旁肌脂肪浸润组), 应用SPSS(V26.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t检验比较3组患者手术预后指标。结果本研究中3组患者中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BMI、术后出院日、出血量、手术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患者各层面椎旁肌FCSA和FI%在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质骨轨道(CBT)螺钉技术与传统轨道(TT)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但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L3/4或L4/5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并且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同时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52例女性患者资料,年龄40~71岁,其中22例接受了CBT螺钉手术(CBT组)、30例接受了TT螺钉手术(TT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并发症;术后第5天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观察融合器、内固定位置,以及近端关节突关节侵扰(FJV)发生率;术后3、6、12、24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的Oswew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CBT组与T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5.7±16.0)min和(123.8±18.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9, P>0.05);术中出血量CBT组[(74±39.8 )mL]比TT组[(129±45.3)mL]少,手术切口长度CBT组[(5.7±0.6)cm]比TT组短[(8.4±0.9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8、12.004,P值均<0.05)。术中TT组有1例患者L4 2枚椎弓根螺钉出现固定强度不佳,遂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其余患者手术置钉过程均未出现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第5天经摄腰椎X线片和CT扫描观察融合器、内固定位置良好;CBT组有3例患者共4个近端关节突关节发生FJV(4/44,9.09%),而TT组中有22例患者共35个近端关节突关节发生FJV(35/60,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63, P<0.01)。术后随访5~24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的ODI及VAS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49、18.490, P<0.01);而手术前后ODI和VA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出和切割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位置佳。结论 与TT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采用CBT螺钉技术治疗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但不合并椎体Ⅰ度以上滑脱或脊柱侧凸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短期疗效同样可靠,而且CBT螺钉固定强度更佳、更为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和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退变参数之间的差异, 并分析椎体滑移率(SP)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峡部裂组(83例)和退变组(118例)。用ImageJ软件测量L3椎弓根水平MRI图像L3椎体、竖脊肌(ES)、多裂肌(MF)以及腰大肌(P)的横截面积(CSA)及各肌肉脂肪浸润面积(FCSA), 计算各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率(FIR)。椎旁肌横截面积与L3椎体横截面积之比定义为相对面积(RCSA)。腰椎侧位数字化X光片上测量滑移距离, 计算相应SP。用SPSS软件行数据录入及分析。分析两组间椎旁肌RCSA和FIR差异, 以及SP与椎旁RCSA和FIR的相关性。结果退变组MF-RCSA、ES-RCSA及P-RCSA均显著低于峡部裂组(0.61±0.19比0.71±0.23、2.12±0.54比2.32±0.71、0.81±0.29比0.93±0.34, t=3.173、2.525、2.681, P<0.05)。退变组ES-FIR和P-FIR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8.
9.
10.
强化医德素质 树立医院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 ,各级医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医院的改革和发展的新策略。从近年来医院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看 ,强化医院内部素质 ,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这是各级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策略 ,也是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前提条件。强化医院内部素质的涵义广泛 ,但其最重要的起板机效应的是采取强有力措施结合现实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大量的事实证明 ,高尚的医德是提高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质量的保证。强化医德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完善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