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SP提供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15年3月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的12例颈椎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74岁,平均4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4个月。发病部位:C_2 2例,C_3 4例,C_4 2例,C_5、C_6 1例且为复发病例,C_7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8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或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7例,B^D层5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5例。5例椎动脉被侵袭,其中4例单侧累及,1例双侧累及;病变累及单椎节11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1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8~9.3 h,平均7.2 h;术中出血量1 100~2 600 mL,平均1 600 mL。1例C_5、C_6复发SP患者术后1周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椎动脉),膈神经、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98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VAS评分由术前(6.7±2.7)分减小至(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9、37个月复发,均行辅助化疗,其中1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术后4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术后4年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予以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颈椎SP的主要手段,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降低颈椎SP复发率,并能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接受个体化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脊柱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脊柱骨母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3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10例脊柱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3.4±16.7(9~70)岁;病程9.2±3.5(3~15)个月。总结其临床、影像及治疗方法,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恶变和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4例存在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脊柱侧弯1例且为复发病例,2例术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5例术前影像学表现典型,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考虑为骨母细胞瘤,2例误诊为骨样骨瘤。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D级3例,C级1例,术后3个月随访D级1例,E级9例,VAS评分由术前5.1±2.3减小到1.0±0.8,VAS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采取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并予以内固定的方式,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时间平均3.8(2.2~5.3)h,平均出血量1200(600~2500)m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骨母细胞瘤,其中1例经病理科及影像科会诊考虑为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均获得随访,平均32±5(23~40)个月,术后疼痛和神经功能损害表现均有明显改善,1例脊柱侧弯患者畸形得到纠正,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更换抗生素和输注白蛋白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分泌物培养示阴性,经彻底清创,予以VSD负压吸引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症状,予以扩管,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随访中1例于术后18个月复发,其余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脊柱骨母细胞瘤在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CT和MRI检查对诊断脊柱骨母细胞瘤有重要意义,部分病例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术前穿刺病检作出临床诊断,根据肿瘤的部位,精确的术中定位加上完整的切除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予以神经节苷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分15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Ⅰ、Ⅱ两组,Ⅰ组(74例)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Ⅱ组(82例)予以神经节苷酯结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Ⅱ组患儿各症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Ⅰ组,P<0.01;Ⅱ组总有效率(93.90%)明显高于Ⅰ组总有效率(77.03%),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酯,既可加速疾病的治愈,又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14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37.4±11.2)岁(11 ~ 63岁);病程(7.5±2.1)个月(4 ~ 13个月)。病灶位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5例、骶椎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骨样骨瘤。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神经功能评分来评估脊髓功能,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1±2)个月(19 ~ 4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4±1.8)分减小到(0.7±0.7)分,VAS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ODI评分由术前(53.8±8.1)分减小到(21.2±5.9)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E级5例。术后3个月随访D级2例,E级12例,末次随访中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ASIA E级。术后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症状,经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余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等并发症。结论 位于椎体及附件的脊柱骨样骨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薄层CT能够快速准确诊断及定位瘤巢,而对于毗邻神经及血管的肿瘤,积极的手术切除仍是脊柱骨样骨瘤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放疗(radiation therapy,RT)是恶性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已有的多项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均证实了放疗能显著降低恶性骨肿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总生存率[1-2]。但是,随着其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在注重疗效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放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放射性骨损伤(radiation bone injure,RBI)是指骨组织在接受射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透析相关性肿瘤样钙化又称尿毒症肿瘤样钙化(uremic tumoral calcinosis,UT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UTC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史、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和诊疗方法。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关节活动度、血磷、血钙、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影像学表现的钙化灶大小,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9例病人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血磷、P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更加稳定,影像学检查可见钙化灶减小甚至消失。结论透析相关性肿瘤样钙化病人均具有长期透析病史后出现肿块的特征,根据病史、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减少误诊,治疗主要根据病人综合情况,调整血磷、血钙及PTH等内科综合治疗,必要时手术清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SP提供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15年3月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的12例颈椎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74岁,平均4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4个月。发病部位:C_2 2例,C_3 4例,C_4 2例,C_5、C_6 1例且为复发病例,C_7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8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或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7例,B~D层5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5例。5例椎动脉被侵袭,其中4例单侧累及,1例双侧累及;病变累及单椎节11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1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8~9.3 h,平均7.2 h;术中出血量1 100~2 600 mL,平均1 600 mL。1例C_5、C_6复发SP患者术后1周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椎动脉),膈神经、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98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VAS评分由术前(6.7±2.7)分减小至(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9、37个月复发,均行辅助化疗,其中1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术后4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术后4年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予以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颈椎SP的主要手段,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降低颈椎SP复发率,并能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接受个体化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正跳跃性脊柱结核也被称为非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noncontiguous multi-tiered spinal tuberculosis),其特点是存在至少两处脊柱椎节病灶,其间为正常的椎体所隔开。有部分跳跃性脊柱结核无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称其为跳跃性非典型脊柱结核。早期由于影像学技术的缺乏,此类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断较为困难,国内外多以个案的形式报道,其发生率约占所有脊柱结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