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腰部椎旁肌肉T2值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年龄>50岁腰背痛患者,其中23例临床诊断为OVCF(骨折组),68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变或终板炎等且未见椎体骨折(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腰部T2 mapping成像所示左、右侧多裂肌和左、右侧竖脊肌T2值的差异,以临床诊断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根据腰部椎旁肌肉T2值及椎体陈旧性骨折诊断OVCF的效能。结果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及椎体陈旧性骨折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折组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T2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左、右侧多裂肌和左、右侧竖脊肌T2值诊断OVCF的AUC分别为0.79、0.76、0.71、0.70,与椎体陈旧性骨折(0.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97、0.811、0.112、0.245,P均>0.05)。结论腰部椎旁肌肉T2值可用于诊断OVCF。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6岁,因“头晕1月,伴恶心1周”就诊。体格检查:右枕部皮下软组织稍肿胀,未见明确包块,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分类及血红蛋白未见异常。CT平扫示:右枕部团块状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8 cm×3.3 cm,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宽基底与颅骨相连,右枕部颅骨吸收破坏(图1,2)。CT 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异常强化,见大量条状强化影,部分强化肿瘤组织突出颅外,周围轻度水肿(图3)。术中见肿瘤组织突破颅骨缺损处外露,肿瘤血供极丰富,与脑膜粘连较紧密,分离困难,予以吸除部分肿瘤,星型切开硬脑膜减压,止血彻底后硬膜缝合。术后镜检见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排列密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并见呈血窦样、树枝状血管结构(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SMA(-),CD31(-),CD34(+),Vimentin (+),Bc1-2(+),P53(-),CD99(+),S-100(-),Ki-67<5%。病理结果:孤立性纤维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图像资料,根据血肿是否扩大将患者分两组,A组:血肿扩大,B组:血肿无扩大。利用Omni-Kinetics软件提取两组患者首诊CT图像血肿区域纹理特征进行比较,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所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与回归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纹理特征std-Deviation、Variance、Entropy、UPP、sumEntropy、Compactness、MaxSize、Sphericit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预测模型为:Logit(P)=-43.929+ umEntropy×81.731+Compactness×-1.300,Logit(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取阈值为0.694时,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0.5%、83.0%)。结论 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有助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且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管电压的常规CT扫描参数鉴别尿酸与非尿酸泌尿系结石的可行性,并筛选鉴别两者的最优管电压。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CT平扫检查且按不同的管电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3例)采用120 kV,B组(47例)采用100 kV,C组(50例)采用80 kV。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剂量(ED)与CT图像评分、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患者的尿酸与非尿酸结石平均CT值(HUm)与CT值标准差(HUsd)的差异,并且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三组HUm与HUsd鉴别泌尿系结石成分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组患者的尿酸结石的HUm、HUsd均低于非尿酸结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的HUm、HUsd鉴别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组(0.811、0.897)、B组(0.815、0.932)、C组(0.728、0.842),扫描条件为100 kV时,泌尿系结石的HUsd诊断尿酸与非尿酸结石效能最佳。A组患者的CTDIvol、DLP、 ED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三组患者的HUm、HU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的CT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7,P>0.05)。结论 管电压在100 kV条件下鉴别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诊断效能最佳,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内炎性肿块3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周围性肺癌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CT检查诊断结合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不典型肿块形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敏感性为60.00%(18/30)、特异性为70.00%(21/30)、准确度为65.00%(39/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综合性肿块形态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其敏感性为66.67%(20/30)、特异性76.67%(23/30)、准确度为71.67%(43/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能够对周围性肺癌以及肺内炎性肿块起到良好的鉴别效果,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T2WI图像纹理分析评价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 n=8)及模型组( n=10)。模型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后行T2WI序列扫描,假手术组于术后6 h扫描。比较两组大鼠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特征及AQP4及和NSE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的差表达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组间差异的纹理特征对脑损伤的诊断效能。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两组间差异的纹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AQP4及NSE抗体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的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差分熵、逆差矩及高灰度不均匀性特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组大鼠全脑T2WI纹理特征的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及逆差矩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0.05),而差分熵及高灰度不均匀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0.05)。差分熵诊断效能最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22,敏感度100%及特异度75%。模型组AQP4及NSE表达免疫组织化学(AQP4及NSE)评分明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0.05)。最小强度值与AQP4及NSE抗体表达均呈正相关( r=0.501、0.568, P=0.048、0.022);标准偏差与AQP4及NSE抗体表达均呈正相关( r=0.620、0.530, P=0.010、0.035);差分熵与AQP4抗体表达呈负相关( r=-0.535, P=0.033)。 结论: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评估脑水肿及神经元受损情况程度,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和差分熵是反映评估心脏骤停CPR后脑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其中差分熵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image quantitation,IDEAL-IQ)技术探讨成年人腰椎不同节段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收集298例受检者的MRI IDEAL-IQ脂肪分数图像,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60例,年龄 20~69 岁。将所有患者按照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5 组:20~29岁(20~组),男24例,女20例;30~39岁(30~组),男47例,女39例;40~49岁(40~组),男36例,女47例;50~59岁(50~组),男20例,女37例;60~69岁(60~组),男11例,女17例。使用脂肪分数图在GE ADW4.6工作站测量L1~L5的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结果: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间PDFF存在差异,20~、30~、40~组人群中,男性L1~L5椎体PDFF均高于女性(P<0.05);50~组人群中男性L1~L5椎体PDFF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组人群,男性L1~L5椎体PDFF均低于女性(P<0.05)。腰椎椎体PDFF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r=0.72,P<0.05)相关性高于男性(r=0.32,P<0.05)。从20~69岁,男性L4 PDFF增长率最大(21.08%),女性L1 PDFF增长率最大(65.68%);男性各椎体PDFF增长主要集中在30~及50~组,其中L1、L4、L5椎体PDFF在50~组增长率最大,L2、L3椎体PDFF在30~岁组增长率最大;女性各椎体PDFF在30~组呈轻微下降趋势,此后各椎体PDFF逐渐升高,增长主要集中在40~、50~、60~三个年龄组,其中50~组增长率最大。结论:成人不同年龄组男女性各椎体脂肪分布存在差异,椎体PDFF增长率也有所不同;腰椎不同节段椎体PDFF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点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评估大鼠心脏骤停(CA)模型心肺复苏(CPR)后脑水肿的价值。方法:将20只体重为(506±13)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6)、ROSC 6 h(n=7)组及ROSC24h组(n=7),利用气管插管制作大鼠心脏骤停窒息模型。模型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及24 h后行DWI序列扫描,假手术组于术后6 h扫描。对比分析各组大鼠全脑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水通道蛋白4(AQP4)免疫组化结果的差异。结果:14只大鼠接受了CPR,12只大鼠成功ROSC其中2只未能ROSC,其余6只大鼠接受了假手术。ROSC6h组大鼠全脑ADC值明显低于sham组及ROSC 24 h组(P<0.05);sham组与ROSC24h组全脑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OSC6h组及ROSC24组大鼠神经细胞AQP4抗体表达均为阳性,ROSC6h染色强度明显高于ROSC 24 h组。结论:ADC值可用于CA/CPR后复苏早期(ROSC 6 h)脑水肿评估,但是在复苏后期(ROSC 24 h)评估脑水肿受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