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欣鹏  林劲松  傅日斌  夏春  王少杰 《骨科》2023,14(5):413-418
目的 比较侧卧位和沙滩椅位对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撕裂修补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关节镜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病人95例,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侧卧位组(49例)和沙滩椅位组(46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平均收缩压,术前及术后3、12个月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MRI评估肩袖再撕裂情况。结果 与沙滩椅位组相比,侧卧位组手术时间短[(74.5±4.1) min vs. (97.0±5.7) min]、术中出血量少[(55.6±3.4) mL vs. (79.9±5.7) mL]、术中平均收缩压低[(99.7±6.7) mmHg vs. (122.5±6.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UCLA评分、ASE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的肩关节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MRI,两组均未见修复肩袖再撕裂。结论 侧卧位及沙滩椅位关节镜下修补巨大肩袖撕裂均能达到良好临床疗效,其术后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再撕裂率相似,但侧卧位术中控制性降压可降至更低水平,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2.
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 ,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愈发多见 ,以往由于认知不足、手术熟练程度不够等因素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 ,造成患者晚年生活质量极低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住院时间长。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9月应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 (双动头、钴铬钼合金、珍珠面标准柄 ,北京普鲁斯钢研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 )手术治疗 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 32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性 6例 ,女性 2 6例 ,年龄84.5± 3.1岁 (80~ 96岁 )。原有高血压、心脏病 9例 ,糖尿…  相似文献   
3.
自 1998~ 2 0 0 0年收治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 88例 ,采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能够使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8例共 92膝关节 ,其中 4例为双膝 ,男32例 ,女 5 6例 ,年龄 14~ 92岁 ,平均 5 2 3岁。1 2 病例选择 按倪磊等[1] 对关节滑膜炎手术指征 ,即关节肿痛持续 2个月以上 ,经药物治疗和关节抽吸无明显好转 ,即应考虑做关节镜术。对此类病人均收入住院关节镜诊断治疗。1 3 影像学检查 所有关节镜术的病人常规摄膝关节X线片 ,显示膝关节 2 7例正常 ,有退行性变 6 1例 ,4 7例膝关节行MRI…  相似文献   
4.
自1998--2000年收治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患者88例,采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能够使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傅日斌  夏春  林劲松  林原 《骨科》2014,5(3):183-183,192
膝关节外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及时有效的治疗关系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对交叉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修复是手术的关键。膝关节交叉韧带主要分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这两者是保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脱位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单侧膝关节脱位36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22 例, 女14 例, 年龄19~72 岁, 平均35 岁。按改良Schenck 膝关节脱位分型, 急性膝关节脱位30 例, 其中KD- I型7 例(X 线表现为旋转型膝关节脱位)、KD-III型23 例;陈旧性膝关节脱位6例, 均为KD-III型。KD- I型急性膝关节脱位7 例、KD-III型陈旧性膝关节脱位6 例均行一期关节镜下十字韧带重建术+侧副韧带重建或修复术。KD-III型急性膝关节脱位23 例中2 例高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18 例采用分期手术, 先修复或重建侧副韧带, 3 周后再重建十字韧带;3 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行一期十字韧带重建术+侧副韧带重建或修复术。末次随访时行膝关节临床检查和功能评估。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8~36个月, 平均27 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 膝关节评分(82.0±11.4)分, Tegner 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5.5±1.3)分, 关节活动度118.3°±19.2°, 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P <0.01)。8 例(23.5%, 8/34)残留膝关节不稳定: Sag 征阳性和后抽屉试验(++)~(+++)8 例, 外翻应力试验(++)1 例, 内翻应力 试验(+++)1 例。结论 对KD- I型急性膝关节脱位和KD-III型陈旧性膝关节脱位可采用关节镜下一期手术;对KD-III型急性膝关节脱位可采用分期手术, 以降低术后关节僵硬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疗效、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别,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38例,以入院顺序进行排序,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指标为疗效、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且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 11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和FHR治疗,PFNA组79例,FHR组35例。对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输血例数及每个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并在术后1、3、6、12个月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1]。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骨质疏松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PFNA组较FHR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术后下地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FHR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和FHR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FHR更适合于重度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尤其是合并股骨小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适合于骨骼质量好、股骨大粗隆相对完整、轻度移位者。FHR手术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优于PFNA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腰椎滑脱为骨科常见疾病之一,虽然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但仍有20%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需行手术治疗.自1995年3月~2004年6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6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