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当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改进,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率也逐年提高,目前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其他期别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对较好[1],但5年生存率仍然仅仅停留在55%~72%,显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着预后较差的亚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与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multi-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MP-VATS)相关临床因素,探讨两种术式差异。  方法  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22例,其中SP-VATS为83例,MP-VATS为4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与枚数、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后24 h胸引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手术相关因素中SP-VATS组手术时间长于MP-VATS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SP-VATS组短于MP-VATS组(P=0.011);SP-VATS组疼痛程度低于MP-VATS组(P=0.041);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枚数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引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P-VATS与MP-VATS相比,可以达到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该术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TSL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以及局部调节性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数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Q-RT-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SLP在不同病变类型的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SLP在不同病变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SLP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SL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Tregs细胞,分析TSLP表达与肿瘤局部Tregs细胞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TSLP基因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非肿瘤肺上皮均表达阳性,且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LP蛋白表达于胞浆中,其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9.57%)显著高于肺的良性病变(13.33%)和非肿瘤肺上皮(30.00%),且TSLP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SLP表达阳性的患者其肿瘤局部浸润的调节性T 细胞数量明显高于TSLP阴性组(P<0.05)。 结论:TSLP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局部调节性T 细胞数量增多有关,这提示TSLP可能是通过诱导Tregs增加在肺癌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早期发生消化道瘘(即72h 之内) 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报告5 例早期发生胸内消化道瘘病历, 均采取二次剖胸探查, 重新吻合或瘘口处修补方法解决消化道瘘。结果 5 例中4 例治愈出院, 1 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早期发生消化道瘘病 人应采用手术为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后放疗对局部晚期伴微乳头型肺腺癌(MPPAC)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根治性切除术后,经病理诊断为MPPAC的45例pN2-3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放射治疗分为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9.8个月,1年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4%和30.3%。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为13个月,1年及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3%和28.9%。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2.3和13.4个月(χ2=13.329,P<0.05),中位DFS分别为16.2和10.4个月(χ2=7.972,P<0.05)。全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57.14%(20/35)。亚组分析发现,对于EGFR突变患者,放疗组和未放疗组中位OS分别为25.6和18.4个月(χ2=9.268,P<0.05),中位DFS分别为21.6和12.6个月(P>0.05);对于无EGFR突变的患者,放疗组和未放疗组中位OS分别为21.8和10.6个月(χ2=9.595,P<0.05),中位DFS分别为15.2和6.6个月(χ2=4.538,P<0.05)。结论 PORT能够改善根治术后pN2-3期MPPAC患者生存,局部晚期根治术后的MPPAC患者仍需PORT。  相似文献   
6.
苏延军  王长利 《肿瘤》2004,24(3):280-282
目的分析食管癌和肺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成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并加以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1日~2003年10月31日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肺癌1 32例和2 87例.结果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为13例(发生率0.85%),肺癌术后为12例(发生率0.42%);乳糜胸每日的中位引流量,食管癌为1 00 l/天,肺癌为650 l/天.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心悸、呼吸窘迫和休克,肺癌术后乳糜胸无特殊临床表现.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保守治疗8例,死亡2例.再手术治疗5例,死亡1例.肺癌术后乳糜胸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高于肺癌,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量及临床表现比肺癌严重,食管癌术后乳糜胸预后差.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应推荐早期手术治疗,肺癌术后乳糜胸经保守治疗可痊愈.  相似文献   
7.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延军  王长利  张熙曾 《肿瘤》2003,23(5):424-426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性及毒性反应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对2001年1月~2002年10月8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新辅助化疗组37例,对照组52例。试验组给予术前NVB DDP化疗两周期,对照组则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有效率为75.67%(28/37),病期下调率为43.24%(16/37),手术切除率为97.22%,对照组切除率为92.30%,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能降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期,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胃部洞形切口胃食管颈部器械吻合新方法和传统丝线手工吻合及常规器械吻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应用胃部洞形切口胃食管颈部器械吻合新方法治疗食管癌25例为研究组,另分别随机抽取同期病例各30例应用传统丝线手工吻合及常规器械吻合治疗食管癌为对照组,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应用此种新方法行颈部食管胃器械吻合,其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伤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手工丝线吻合,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新方法治疗食管癌病例多为胸上段食管癌,病变高度明显高于丝线手工吻合及常规器械吻合,有显著性差异(P〈0.01),明显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方法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切口阳性率有低于丝线手工吻合及常规器械吻合的趋势,但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部洞形切口胃食管颈部器械吻合新方法治疗食管癌与传统丝线手工吻合及常规器械吻合比较,更加适合高位胸上段食管癌,并能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及伤口感染率,显著节省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切缘阳性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全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的细 胞焦亡包含免疫细胞焦亡(ICP)和肿瘤细胞焦亡(CCP)两种类型,并可能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Caspase-1介导的经典途径和 caspase-4/5/11介导的非经典途径均可以介导ICP的发生,ICP参与的肿瘤免疫中,炎症小体和细胞因子IL-18、IL-1β发挥了重要 作用。Caspase-3和颗粒酶B切割并激活GSDME途径介导了CCP的发生,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自发且持久的CCP促进肿瘤生长, 而在化疗等过程中GSDME激活介导的CCP则具有显著的抑癌作用。细胞焦亡的发生可以刺激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提高 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促进抗肿瘤免疫的发生。因此,细胞焦亡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应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该领域的研 究可能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术后辅助化疗联合胸内照射对于早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08月20日发表的比较SCLC术后辅助胸内放疗的文献。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是否术后胸内照射同OS、DFS的相关性通过风险比(hazard ratio,HR)表达。文献质量评估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分;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和I2统计量,并通过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Meta回归分析用来探讨异质性来源。发表偏倚评价采用剪补漏斗图。软件采用R语言 4.0.0版本meta包。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3 9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SCL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联合术后胸内照射同单纯辅助化疗相比,在O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9,95%CI:0.88~1.11);但亚组分析中术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OS可能获益,N1患者为(HR=0.73,95%CI:0.59~0.91),N2患者为(HR=0.60,95%CI:0.49~0.74)。此外,DFS存在获益(HR=0.277,95%CI:0.160~0.480)。结论:术后胸内照射治疗不能改善早期SCLC患者的OS,但亚组分析中可以延长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OS;而且无论术后淋巴结状态,胸内照射都可以延长D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